这一次,华为再次让资本市场屏住呼吸,赛力斯发布史上最强财报,直接把全场干到沉默。这家曾因连续四年亏损近百亿而濒临破产的车企,仅用一年时间便狂揽1451.76亿元营收,净利润59.46亿元,市值突破2000亿,甚至将问界M9送上“50万元级豪华车销冠”的宝座,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更令人咋舌的是,它还同步抛出了港股上市计划和工行、农行、交行三大国有银行50亿注资的“王炸组合”。
当传统车企还在为“灵魂归属”扯皮时,赛力斯早已将躯壳彻底交出,华为将最前沿的研发成果直接注入赛力斯的血脉,让其在高端市场实现对BBA的“弯道超车”,硬生生把赛力斯从四年亏损百亿的泥潭拖进全球新能源盈利四强的神坛!哪怕利润率仅4.1%,远低于特斯拉的15.4%,但这也不妨碍其市值狂飙,毕竟资本市场看中的不是利润,而是华为技术带来的估值想象力。
这种业绩质变,直接转化为资本市场的信任票。在宣布赴港上市计划前,赛力斯获得了工银投资、交银投资、农银投资三大国有银行系机构的50亿元联合注资,这种罕见由国有资本“攒局”的增资行动,既是对其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的认可,也为后续港股发行铺垫了信用背书。
这背后,华为的赋能功不可没,但赛力斯的崛起并非没有代价。它就像十年前的“苹果供应链”企业,享受着华为生态带来的红利,却也深陷“打工者”的困境。赛力斯的核心技术研发严重依赖于华为,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智能驾驶到用户生态,几乎全由华为主导。每卖出一辆车,赛力斯都要向华为支付高昂的渠道分成和技术授权费,净利润被大幅压缩。更危险的是,华为核心技术的迭代主导权并不在赛力斯手中,一旦华为扩大合作名单,赛力斯的稀缺性将不复存在。2025年初,问界M7销量腰斩,正是过度依赖华为的脆弱性的体现。它必须证明,没有华为的技术护城河,依然能够独立生存。否则,它将永远被困在华为的光环之下,难以走出自己的生存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