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国学童年 2021-11-21 13:49:01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

写在前面的话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二十四孝的感人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有的故事现在看来有些违背常理,不被提倡,但其表现出的对父母之爱,对父母养育的感恩之举,是值得我们每个儿女学习并践行的。今天我们三字经小故事的主人公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的黄香,东汉时期官员、孝子。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在他九岁时发生的故事吧。

讲给孩子听

东汉时,有个叫黄香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与父亲相依为命。九岁时,就知道要孝顺父亲,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所有的家务都是自己承担。家中生活艰苦,因为贫穷,根本用不起被褥,寒冬腊月,晚上特别寒冷,那时也没有取暖设备,他担心父亲白日太劳累,晚上太冷不能好好睡觉,他就自己先睡下,用身体去温暖席子和枕头,好让父亲睡得舒服。炎炎夏日,他又担心太热父亲睡不好,就用扇子把席子和枕头扇凉快了,把吸血的小虫和蚊子都扇跑了,再让父亲安睡。黄香这种孝行,没多久便传遍了整个县城,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价值观传递

1.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人的本分。人首先要爱生养我们的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才能爱他人,爱国家。

2.从小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孝心,也是培养他们对父母乃至对社会的责任心。

启发解读

《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启蒙教育的第一书,最先要启蒙孩子的就是这个“孝”。孝道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中国人讲究血脉和传承,人都是从小活到老,小时你不尊重孝敬长辈,等年老了会被小辈尊敬爱护么?

黄香的孝行受益于父亲的家教。父亲叫黄况,曾经被举为孝廉而做官。但他并不讲排场,处处廉洁奉公,勤俭持家。他的家中没有奴仆,这在封建家庭是不可想象的。父慈子孝,上行下效,有父亲做榜样,黄香自然自幼深明大义。

现在的孩子从小在优渥的环境中长大,衣食无忧,一般所求很容易就被父母满足。父母的辛苦付出和无私的爱对他们而言早已习以为常,日积月累也早已视为理所应当,空有感恩之心,少有回报之举。对于孩子的教育,言传身教,甚是在理。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耳濡目染,我们今日如何对待自己长辈的,将来孩子定会如何对待我们。俗语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如今自己当了母亲,深感父母的辛苦和不易,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每位儿女应尽的本分。今天的小故事既能教育孩子也能警醒我们自己!

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有好多伟大的人都是在孝悌上严苛自己。给大家讲一个黄庭坚刷便桶的故事。黄庭坚,宋朝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在当时是朝廷大员,身居高位,他还是大文人,地位很高,声誉卓著,家里自然是奴仆成群。那黄庭坚为什么还要刷便桶呢?原来黄庭坚的妈妈,年事已高,为了方便,老夫人就在卧房里安放了一个便盆,而黄庭坚不管公务有多忙,母亲的这个便桶一定是他亲自去刷,这样坚持了很长时间,一直到老夫人去世。当时好多人觉得有点看不过去,黄先生已经是国家栋梁,国家重臣,名望那么高,这个事情完全可以叫奴仆去干,可黄庭坚的回答是:孝顺父母是人的本分,就像忠于君长,是臣子的本分一样,这和我的别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呢?就是我孝顺我的母亲,和我的官位,和我的名分有什么关系呢?孝敬父母是因为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恩,这里面难道有什么高贵和贫贱之分吗?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希望你们喜欢。敬请期待下一篇“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下期再见哦。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