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一贬再贬,却笑着写下了一首词,将豁达写到了极致!

倍倍说 2023-02-20 13:27:36

苏轼被一贬再贬,却笑着写下了一首词,将豁达写到了极致!

现代人喜欢苏轼的诗词文章,更喜爱苏轼作为鲜活生命个体所具有的天真、幽默、温良、坚韧、旷达等品质。

然而,苏轼的这些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其在一贬再贬的多舛命运中逐渐形成的。尤其是在黄州、惠州、儋州的贬谪经历,让苏轼的生活遭到生活的捶打,同时也让苏轼的生命得到了多重淬炼,更使其在精神上获得了超常的升华,最终让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获得了恒久的关注、敬仰。

苏轼的一生,我最感兴趣的是他在黄州时期,因为我觉得这就是苏轼生命的最关键时刻。

在此之前,他作为一个享受过荣华富贵、盛名遍及天下的高官、文学奇才,因言获罪,被关押在乌台,度过了黑暗的一百三十天,度日如年,命悬一线。

终于,苏轼被释放了,保住性命,被贬往黄州,44岁的苏轼,他的人生从此该怎么走?这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个人遭遇如此挫折和厄运,会不会从此一蹶不振?他还会相信当初自己的选择吗?他的理想和信念会不会改变?他的文学创作道路会不会停止?他的人生还能再次绽放出青春和活力,甚至比以往绽放得更加热烈和深沉?

会的,我们知道,苏轼的一生中,最精彩的时刻到了,我们将记住他在黄州的所有故事,他还有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苏东坡,惊人的才华也在这里得到展现。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元丰五年九月,苏轼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深夜回来,因为“敲门都不应”,所以“倚杖听江声”,继而规划了自己以后的生活蓝图:“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多么超然,多么飘逸,又多么富有浪漫情调!

读者似乎看到了一个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苏东坡,正乘着一叶扁舟,随波流逝,飘然而去。

这首词写出了贬居中苏轼的真性情,世道是险恶的,内心是痛苦的,但我不会被打败,不会被痛苦所压倒。

这是一种超人的旷达!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终于走出了人生的低谷,走出了孤独的了困境,走出了“乌台诗案”的阴影。

透过这首词,大家能清晰地看到苏轼那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看到苏轼在黄州旷达振奋的精神状态。

如题所说,这首词是苏轼往游蕲水清泉寺而作。

潇潇暮雨子规啼,这是一片萧瑟迟暮的景象。黄昏是一天的终场,子规的啼鸣宣告着春天的离去,而萧萧春雨又在加速这场告别。一般来说,词人就要开始感伤迟暮,慨叹生命了。

但苏轼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借着寺庙前西去的流水发挥,高唱出人生也可以重回年少的声音。

当真是极致的旷达、洒脱。

从诗词艺术的角度来看,首句即有山有水,“兰芽短浸溪”,点出了“兰溪”的特色。

长松夹路,沙净无泥,又表现出“游”的悠然自得。

在这种氛围的烘托下,即使“暮雨”加上“子规啼”,也全无半分萧飒之气,相反带来了清美之感。

上片的写景,反映出词人怡然的心态,为下片的抒发感受奠定了基调。

兰溪“溪水西流”,这一特殊的景观引发了词人的联想,“谁道”两句,便以流水对的形式表达了词人旷达的人生观。

末句“白发”照应“无再少”,“黄鸡”照应“暮雨”,感想全非凭空而发,从而为“游蕲水清泉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全作写景凝练而传情,以游览的小题目写人生的大文章,不愧为生花妙笔。

最后我想说,青春不仅在于年龄和容貌,心态也是重要的考量。如果心中能永远保持着青春的蓬勃,那么就算万里归来,容颜甚至会变得更加年轻,自己仍是那自在如飞的少年!

与大家共勉!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他一生只写一首诗,写清了爱情和现实,后两句为千古经典她是唐代痴情才女,却惨被抛弃,在无尽悲伤中留下一首千古绝唱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诗词漫游记
1 阅读:125

倍倍说

简介:热爱动漫的女汉子,记得关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