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随着生成式AI逐渐火热,与其相关的智慧硬件产品也陆续涌现。通过内置专用芯片,厂商将传统耳机升级为AI驱动的生产力工具与交互接口。这类产品不仅能提供智能解决方案,如实时翻译、会议记录等,还可通过语音交互实现情感陪伴功能,显著提升了用户粘性与使用场景丰富度,由此衍生出AI耳机市场。
进入2025年,手机品牌、互联网厂商纷纷入局,带动AI耳机市场呈现了高速增长。
根据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AI耳机在线上传统主流电商的销量为38.2万副,比2024年同期增长960.4%,也超过了2024年整年的销量。
一、市场现状:产品越发丰富,价格出现分层,争先布局生态
0-1000元:侧重降低使用门槛;AI功能依赖适配手机APP
根据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在传统主流电商平台上,0-1000元价格段的AI耳机销量为19.9万副,同比增长了近16倍,占比达52.1%,比2024年提升了19.4个百分点。
品牌方面,塞那、小度与声智科技三家占据该价格段AI耳机销量的80.5%,对比2024年第一季度,增加了26.9个百分点,集中度大幅提升。其中,塞那聚焦于耳机硬件,声智科技专注于声学语音语言AI算法,小度则依托全生态布局。
在功能实现方面,产品主要针对AI翻译场景。各品牌推出适配手机操作系统的自有APP,通过与耳机交互,调用软件实现AI功能。APP提供大部分免费的基础功能(如签到提供免费翻译的时长),同时刺激用户开通VIP或订阅模式,额外付费使用延展的其它功能。这种模式使得为产品增加丰富功能的同时,为品牌带来更多营收可能。
1000-1500元:手机厂商凭借生态优势和客户基础打开市场;中高端垂类品牌精准触达特定场景、客群
进入1000-1500元价格段,增长同样明显。根据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此价格段的AI耳机在传统主流电商的销量为15.9万副,同比涨幅超过了5倍;占比为41.7%,但受入门级和高端产品两头的挤压,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4.8个百分点。
在此价格段的市场呈现了以下格局特点:
(1)头部手机厂商占据主导地位:生态一体化助力手机厂商的AI耳机可以更加丝滑的调用许多其它软件,更便捷、直接的完成生态联动,可谓“赢在起跑线上”,此外粘性客群的精准触达亦助其市场扩张极为迅速。根据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此价格段的传统主流电商平台上,华为、三星、小米三家的合计占比为67.2%;其AI产品补齐了各自耳机阵营中缺位的实时翻译、会议场景。
(2)面临手机厂商带来的巨大压力,专精于垂直细分市场的厂商也在悄然起量:OLA FRIEND和CLEER延续了2024年年底的优异表现,分别主打情感陪伴和运动健康场景,在2025年第一季度传统主流电商的此价格段,各自分得14.8%和8.4%的销量份额。前者背靠豆包软件,后者与外部的运动健康监测APP合作,均实现了软件端的AI算力实现。
1500元以上:与手机部分解绑,具备独立存储甚至运算能力
在1500元以上的AI耳机市场,产品主打的高端商务与交互方式进一步升级。根据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在线上市场,此价格段AI耳机的销量为2.4万副,占比为6.2%,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4个百分点。
细看市场内的产品生态,厂商尝试与手机部分解绑,在耳机盒上放置芯片与屏幕;部分产品甚至内置独立OS,可完成独立计算与存储,与用户交互,并自带屏幕呈现反馈。
根据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在此价格段的线上市场,科大讯飞取代IKKO AUDIO成为销量第一的品牌,销量占比为71.5%。通过2024年5月推出耳机盒自带录音功能的iFLYBUDS Pro 2,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矩阵。
排名第二的CLEER同样丰富了ARC产线,围绕明星款式,推出了附加不同功能的升级款产品--在耳机盒上增加可互动的智能触控屏,其在此价格段内线上市场的销量占比为12.8%。
二、市场思考:背靠大模型的智慧程度提升和整体生态布局愈发成熟,市场持续高速扩容
0-1000元:AI配置成本下降、超低端产品涌入
2025年以来,随着大模型的种类越发丰富,配置成本下降,接入技术愈发成熟,入局AI耳机的厂商数量持续增长。截止2025年3月底,在传统主流电商渠道上,千元以下的AI耳机品牌数量已近80家。
同时,在社媒渠道,百元左右的超低端泛AI耳机的体量也不可小觑。国外智能翻译耳机以名创优品(MINISO)为代表,百元以内的价格,结合TikTok上与众多KOL一同发力,侧重强调沟通交流的不同生活化、办公化场景多矩阵发力,其海外销量曾一度断层领先。
根据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声智科技、柏林之声和小度等诸多高性价比的AI翻译耳机在新兴电商平台上均有出色表现,仅2月在抖音上的销量就近10万副。
1000-1500元:非手机厂商需突破手机生态围堵;手机厂商则需提升大模型适配
在这个价格段市场,两大类型的玩家面临着不同挑战。
对于非手机厂商来说,仍需要着重解决两大痛点:一是目前相关软件仍然要依托于手机生态,如何突破限制谋求新生路;另一件是如何在节省各环节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与旗下其它自有软件或跨界软件的联动,以增加硬件产品的功能丰富性。
而手机厂商同样面临大模型智慧程度是否不足带来的窘境:如何提升智慧助手的智能程度,以及如何为AI耳机搭建更适配的大模型端,以使得AI耳机不仅是手机接口,更能成为良好的信息接收器。垂类产品使用屏幕呈现信息、互联网厂商使用更精妙的内容围栏与边界,在此情形下,手机厂商需要思考:如何在不抢占手机使用时间的前提下,达成更好的使用体验。
此外,越来越多的硬件厂商如联想、vivo等已经推出AI电脑与AI手机,此价格段仍将迎来更多侧重生态布局的玩家。
1500元以上:端侧独立的高端AI耳机将持续破圈;受限算力,垂类市场更有望成为破局关键
根据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在1500元以上的AI耳机线上市场,侧重端侧独立表现的IKKO AUDIO与WISHEE两家品牌的销量同比增长了98.4%和464.7%,后者更是均价同比上涨了21.0%。产品突出特征是可插SIM卡,真正实现耳机的AI运算独立自主化。接下来,这类产品的持续破圈,有望进一步被大众认知、接受。
但综合来说,耳机体积仍旧有限,对应可实现的端侧算力受限。若要谋求突破,只能往更为垂类的利基市场发展,比如瞄准辅听助听或专业户外等领域。同时还需要对应厂商在市场内具有较好的口碑与群众基础,进入的门槛与难度相对较小,AI软件端的持续更新与升级维护更值得消费者信赖。
整体规模方面,洛图科技(RUNTO)预测,2025年全年,AI耳机在中国传统主流电商渠道的总销量可达152.7万副,延续2024年迅猛增长的趋势,同比增长超过3倍。
洛图科技(RUNTO)《中国耳机耳麦零售市场月度追踪(China Headphone/Headset Retail Market Monthly Tracker)》报告包含线上市场零售量规模、分渠道、品牌、产品配置的零售数据的月度更新,还包括畅销机型及价格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