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自从佛教在东汉传入中国以来,作为“西方三圣”之一的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其形象长期都是留有胡须、身材刚健、五官清秀的男身,但从唐朝开始,其形象却变成慈眉善目、容貌清丽的女身。观音形象之所以会在性别方面发生逆转,还要从南北朝末代皇后沈婺华的传奇经历说起。
一初登后位
沈婺华,生年不详,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出身尊贵,其父沈君理官拜仪同三司、望蔡侯,母亲是会稽穆公主陈氏,外祖父则是南陈开国之君陈霸先(陈武帝)。说段题外话。陈霸先驾崩时,唯一在世的儿子陈昌尚在北周做人质,因此帝位便传给侄儿陈蒨,是为陈文帝。陈蒨驾崩后,太子陈伯宗即位,但很快便被叔父陈顼取而代之,是为陈宣帝。
沈婺华剧照
根据正史记载,沈婺华性情恬静寡欲、颇有识量,聪明机灵、博闻强记,熟读经史典籍、擅长写作,加之容貌清丽、气度优雅,是名满江南的知性美女。除此之外,沈婺华还非常孝顺,母亲去世时她悲痛欲绝、茶饭不思,仅数天时间身体便消瘦得令人担忧。此后,每逢母亲的祭日,沈婺华必然要在坟前痛哭流涕,哀恸之情感动世人,远近的人因此都很敬佩她。
太建元年(569年),太子陈叔宝到了婚配的年龄,陈宣帝久闻堂甥女沈婺华美丽聪明、性情温顺,便抱着“亲上加亲”的心态,亲自选中她做儿媳。陈宣帝没有看走眼,沈婺华过门后恩爱丈夫、孝敬公婆,对待下人也很宽厚,因此东宫上下都很喜欢她。唯一倍感遗憾的是,沈婺华嫁给陈叔宝后,始终没有生育子女,在异常看重后代传承的皇室中,无疑承受了巨大压力。
陈叔宝画像
太建十四年(582年)正月初十,陈宣帝驾崩,太子陈叔宝即位,史称陈后主。同月二十五日,陈叔宝册立沈婺华为皇后。由于陈叔宝是南陈的亡国君,而南陈又是南北朝最后一个政权,所以沈婺华便成为南北朝最后一位皇后。不过,沈婺华虽然当上皇后,但此时陈叔宝早已移情别恋贵妃张丽华,并把后宫事务交给她打理,毫不顾及发妻的感受。
二所嫁非人
对于丈夫的冷落,沈婺华并不在意,对张丽华也没有嫉妒怨恨之情,每天只是翻阅图书史籍、诵念佛经。当然,沈婺华也绝非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女流之辈,鉴于陈叔宝纵情酒色、行事荒唐、不理朝政,出于对国家安危的忧虑,曾数次上书直言规劝丈夫要懂得收敛、励精图治。没想到,陈叔宝根本不领情,因为厌烦沈婺华的“聒噪”,竟然想废黜她的后位,改立张丽华为皇后。
陈叔宝专宠张丽华,对沈婺华日渐冷淡
在实施废后计划前,陈叔宝最后一次临幸沈婺华,但刚坐了一会儿就要离开,而皇后也没有挽留。陈叔宝觉得奇怪,便作诗道:“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沈婺华看后微笑,随即写诗回赠道:“谁言不相忆,见罢倒成羞。情知不肯住,教遣若为留。”陈叔宝看完诗后颇为感慨,回忆起夫妇二人那段如胶似漆的岁月,不禁心生惭愧,遂决定放弃废后计划。
沈婺华虽然保住了后位,但南陈却难以避免灭亡的命运。隋开皇八年(588年)底,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率军进攻南陈,一路上势如破竹,并于次年初攻克建康(今南京市)。都城沦陷后,陈叔宝因害怕被捕杀,便带着张丽华等十余位妃嫔躲进景阳殿的枯井中,想借此逃过一劫,但最后还是被隋朝士兵搜出来。当时,只有沈婺华没有跟随陈叔宝逃入井中,而是像往常一般平静地生活在宫中。
隋朝灭陈路线图
南陈灭亡后,沈婺华跟随陈叔宝前往隋朝的都城长安,不仅没有丢掉性命,反而能继续享受优渥的生活。不过,陈叔宝内心深处依然充满恐惧,担心会遭到隋文帝的毒手,因此在此后15年间,每天沉溺于喝大酒、暴食驴肉,最终因酗酒过度,在仁寿四年(604年)病死,终年52岁。陈叔宝死后,沈婺华亲自为亡夫撰写哀辞,文辞非常痛切,令听者无不唏嘘落泪。
三变身观音
隋炀帝登基后,因为欣赏沈婺华的才华,加之后者在江南极有威望,因此每次巡行各地时,必然会命她随行,一路上照顾有加。隋朝末年,隋炀帝为躲避中原的战乱,从洛阳迁往江都居住,沈婺华照例随行。义宁二年(618年),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害,沈婺华从江都渡过长江回到故乡居住,不久便在毗陵的天净寺出家为尼,法号为观音。
男身观音菩萨像
隋朝灭亡后,江南陷入军阀割据当中,原吴兴郡守沈法兴占据毗陵自称梁王,跟占据江都自称吴帝的李子通长期混战。为了对抗李子通,沈法兴派部将抓捕了一千多名无辜百姓充军,沈婺华得知消息后,便装扮成观音大士,用计谋帮助许多老人和孩子逃出生天。当然,还有一种解释,沈婺华跟沈法兴是同族,在南陈时对他颇有照顾,沈法兴出于感恩心理,才接受沈婺华的劝说,释放那些平民。
等到沈法兴兵败自杀后(620年),沈婺华为躲避李子通所部的骚扰,便前往山东莱山苦修,再不问世事。在此期间,经沈婺华营救而重获新生的百姓们分散到大江南北,他们因为感念恩人,便将观音菩萨的形象画成沈婺华的模样,在家中供奉起来。久而久之,在佛教中原本是男人形象的观音菩萨,最终被以沈婺华为原型的女身观音菩萨所代替,直到今天。
女身观音菩萨的原型是沈婺华
唐朝统一天下后,唐太宗因为敬重沈婺华的为人,曾派人将其接到京师长安相见,并提出在宫中供养她的想法。然而,长安对沈婺华来讲是一个伤心地,承载着她太多的屈辱和痛苦,加之过于繁华不适合苦修,所以她最终婉拒皇帝的好意。此后,沈婺华依旧回到莱山诵经礼佛,并最终在这里圆寂,时间大约在贞观二年(628年)左右。
参考书目
姚思廉(唐):《陈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
李延寿(唐):《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
魏征(唐):《隋书》,中华书局1997年版。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