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编辑:夏有喃风
“奸臣已经自己站出来了,高拱是一个,还有张居正!”
“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是在我的肩上担着,天下苍生这几个字,还轮不到你来说!”
很多人初看《大明王朝1566》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应该张志坚演的小阁老严世藩了,因为他演的实在太大义凛然了,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大奸似忠”。
朝堂之上义正言辞,全然一副公忠体国,为国分忧的模样,要是只看前面没看到后面,观众还真以为这就是一个大大的忠臣。
但历史上真实的他呢,结党营私,残害忠良,贪污受贿,甚至还私通倭寇,意欲图谋不轨,就没有他不敢干的坏事。
而且严世藩还有个癖好,他喜欢把贪来的银子放在地窖里,每百万两白银一个地窖,这样的地窖他有几十个,这还没算上财宝字画,房屋地产之类的。
在严世藩被抄家时,官府足足调集了十艘巨船来拉,结果却是“载以十巨艘,犹弗胜”,意思就是差点不够装,可见他贪了多少。
这样的人,如果他要是忠臣,那么恐怕中国上下五千年里就没有坏人了。
而大奸似忠有一个反义词,那便是大忠似伪,这个词出自《左传》,意思是那些实际上非常忠诚,非常正直的好人,有时会被认为是虚伪。
就比如刘备,桃园三结义是古代兄弟情义的典范,但如今很多人读《三国演义》时却认为刘备是虚伪的,就是利用关张二人打天下而已。
可如果刘备真是伪君子,那就不可能会因为关羽张飞的死而不顾一切要撕毁盟约,攻打东吴,更不可能因为讨吴而死在白帝城了。
但说到历史上大忠似伪的名人,其实还有一个名人,那便是北宋时期的宰相王钦若,史书记载他是奸佞之臣,皇帝评价他是“真奸邪也”。
可他在死后却被追赠了太师之位,还被赐下“文穆”的谥号,要知道历史上有跟他差不多谥号的,可是名垂千古的岳飞,谥号“武穆”。
今天,我们便来了解了解这位历史上争议颇多的丞相,看看他到底是贪官佞臣,还是被诬陷了的忠臣。
王钦若祖籍江西新余,父亲早亡,是由祖父一手带大的。
在北宋时期,王钦若能当上丞相,在当时来看可以是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以他的身份和条件,想要当丞相,可比其他人要高出了不止一个档次。
首先一点就是他的家境,虽说王钦若的家境算不上寒门,但也说不上多好。
其祖父王郁为官多年,可当过最大的官也不过是濠州判官,属于从八品的官,放到现在来看,充其量算一个地方部门的小科长。
这样的家境对于王钦若最大的帮助,顶多就是让他有资格读书做官,上层的政治资源和人脉,那是一点没有。
还有一个王钦若当丞相路上的拦路虎,便是他的相貌。
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第一印象就来源于一张脸,哪怕是现在求职也好,长得丑的就是比长得帅的要更难被录取。
历史上钟馗就因为长得丑,明明在科举中考了第一名,却还是被皇帝给取消了状元资格;三国时和诸葛亮齐名“卧龙凤雏”的庞统也因为长得丑,被孙权弃用。
通过这些例子,可见在古代当权者中,除了才华能力之外,相貌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而这恰恰是王钦若的短板。
史书记载,王钦若“状貌短小,颈有附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四肢短小,脖子上还长了很多疹子,所以被当时的人称之为“瘿相”。
可就是顶着这样的相貌条件,王钦若还是成为了一朝宰相,可见其能力才华之出众,已经掩盖了其样貌上的缺点。
而最后,也是最困难的一点,就在于王钦若打破了当时朝廷上的“地域歧视”。
在古代,因为交通不便捷,各地互通困难,所以无论在哪行哪业,乡党这种东西都是少不了的,比如商业上就有浙商、晋商、徽商等按地域划分出的商帮。
朝堂之上,这样的乡党也不少,但大致被分为南方取士当官的南党,和北方取士当官的北党。
可宋朝时期的“地域歧视”却特别严重,因为赵匡胤就是北人,也是在北地发家的,所以比较排斥南方人,甚至留下了“用南人为相,非吾子孙”的祖训。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而且因为北宋南北取士比例是北大于南,朝堂上官员主要以北人为主,所以南方出身的官员日子就更难过了。
而王钦若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当上了宰相,这不禁让人疑惑,他到底有何能力和魅力,能让当时的皇帝冒着被“开除族谱”的风险也要任他为相呢?
不过,以上这些顶多说王钦若算是一个能臣,但能力并不与道德挂钩,怎么看他是忠是奸呢?那当然是得从他为官以来的行为来判断。
王钦若考上进士之后被派往亳州做官,之后又升入中央做太常丞,同时被委任清理前朝的欠税。
看完了账本数目之后,王钦若发现从五代时期到现在,全天下的百姓欠了一千多万的赋税,可他觉得不合理,前朝都亡了,前朝的税务跟现在有什么关系。
于是王钦若把数目理清楚之后,便上奏折请求皇帝将百姓欠的这一千多万两赋税免掉。
可王钦若又怕皇帝不答应,毕竟这都是雪花花的银子啊,一下子没掉一千多万两的应收款项,哪怕是皇帝也得心疼呀。
所以王钦若就对皇帝说,这些税务从先帝时期催办到现在,其实是先帝留给皇上收揽民心的,皇帝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就下令把这一千多万欠税给免了。
真宗时期,蜀地出现了贼寇叛乱,王钦若被任命为安抚使,随军去剿灭叛乱。
叛乱被评定之后,王钦若将抓到的囚犯一一审问,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叛逆,但也没冤枉任何一个好人,而且做过有利于国家之事的人,还能得到减罪。
就靠着如此恩威并施,蜀地的叛乱很快便被平定了下来。
对于王钦若这个人,还有一个有趣的轶事,王钦若家的后院里建了一个“三畏堂”,寓意为“畏天威、畏地怒、畏百姓”。
有一天王钦若带友人来参观,当看到三畏堂的时候,友人笑话他说,这不应该叫三畏堂,应该叫四畏堂,还得加一个“畏妻子”。
没错,身为一朝宰相的王钦若居然怕老婆,而且因为怕老婆,他连买个侍女都不敢。
可就是这样一个为百姓着想,施仁政,还有点怕老婆的人,却被后世人批为奸臣,与另外四个奸臣并称“五鬼”之一,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有以下几点缘由,首先便是巧言献媚,劳民伤财;宋朝崇尚道教,而宋真宗更是痴迷到不行,于是王钦若就提议办一个盛大的封禅大典。
同时王钦若还投皇帝所好,伪造“天书”做祥瑞,并建了一个大大的玉清宫来供奉天书。
再一个就是,王钦若其实是一个投降派,在辽国攻打北宋的时候,他就未战先怯,提议迁都到南方去。
而且他还参与了澶渊之盟的签订,这份盟约的内容是,辽宋结为兄弟治国,宋朝每年送给辽国10万两白银岁币,以及20万匹绢布。
其实也就是受保护费,和清末时期的《南京条约》一样,都属于丧权辱国的条约,所以王钦若就背上了和李鸿章一样的骂名。
但你要说王钦若是不是一个如严世藩一般,是个无恶不作,一手遮天的人,那肯定不是。
不说别的,严世藩为官一生,贪污来的银子把长五尺,深一丈的地窖都堆满了十几个。
而《宋史》中有记载的关于王钦若贪污受贿的事情,是收了别人350两银子,帮人科举作弊。
所以由此可见,说王钦若是刚正不阿的忠臣,那他肯定不配;但要说他是无恶不作的奸臣,那似乎也有点过了。
他是那种有能力,有优点,但缺点也不少的人,忠他比不上岳飞,奸他比不过秦桧。
他更像历史中众多的普通人一样,做不到流芳百世,却也称不上遗臭万年,在浩瀚的史书中也未能留下多少笔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王钦若
百度百科:严世藩
中国新闻网:《明朝曾因贪官囤藏二亿两白银导致通货紧缩》
北宋官制,判官是知州(府)的幕职官,一般由选人充任,由京官充任的,称为签判(签书判公厅事)。相当于今天的市委(府)办公室主任,并不是什么小科长!是州府幕职官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