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最有钱“村书记”,靠8台缝纫机1辆自行车起家,今身价370亿

夏有南风 2024-12-10 04:46:03

天气渐冷,很多人也是时候把压箱底的羽绒服拿出来穿了。

而在中国商界,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羽绒服品牌,那就是波司登,其创始人可是堪称业界传奇。

他不仅是这家羽绒服帝国的缔造者,更是一位身份独特的“村书记”,将企业家的成功与回馈家乡的责任完美结合。

2023年,波司登创始人兼总裁高德康以370亿的身价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539位,荣登江苏常熟首富宝座。

这一耀眼成就背后,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以及一颗始终不忘初心的赤子之心。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企业家精神的真谛:不仅要创造财富,更要承担社会责任,带领家乡人民共同走向富裕之路。

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高德康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叱咤商界的企业家,还是一名扎根农村的基层干部,这两种矛盾的身份,使得他的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他并非仅仅满足于个人的财富积累,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家乡的发展,将个人的成功与家乡的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

康博村,这个由他一手打造的现代化乡村,正是他履行这一承诺的最佳见证。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企业家的成功并非终点,而是反哺社会、造福桑梓的新起点。

江苏常熟,自古以来便是江南富庶之地,也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繁盛之地。

在这里,一个裁缝世家延续了三代的技艺传承,孕育出了一位未来的商业巨头——高德康。

童年时期,高德康便在家庭的熏陶下,对针线、布料和服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裁缝铺里飞舞的针线,剪刀裁剪布料的唰唰声,以及一件件成衣的诞生,都深深地吸引着他,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1966年,初中毕业的高德康并没有选择继续求学,而是跟随父亲正式学习裁缝技艺。

与许多同龄人不同,他对这份职业并没有丝毫的抵触,反而充满了热情与投入。

他敏锐地捕捉到服装潮流的变化,并尝试将年轻人的审美喜好融入到传统的裁缝技艺中,为老旧的裁缝铺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德康的学习速度很快,他不仅继承了家族的传统技艺,更展现出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对时尚的敏锐嗅觉。

不到二十岁,他便凭借精湛的技艺和高效的交付速度,在当地小有名气,成为远近闻名的“巧手裁缝”。

1975年的夏天,一次偶然的上门服务,彻底改变了高德康的人生轨迹。

他受邀前往上海为一位教授量体裁衣,在等待的间隙,一份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

报纸上几个黑体加粗的字格外醒目: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

作为一名裁缝,高德康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登山队员们穿着的特殊服装上——羽绒服。

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这种功能性极强的服装,也让他第一次意识到,服装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遮蔽身体和美观,更在于其强大的功能性和专业性。

这次经历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高德康的创业之路,激发了他对羽绒服的浓厚兴趣,也为他日后创立波司登羽绒服帝国埋下了伏笔。

羽绒服带来的震撼,在高德康心中久久不能平息,他开始思考,自己是否也能制作出这样兼具功能性和实用性的服装。

经过一年的准备和筹划,1976年秋天,高德康召集了11位志同道合的村民,正式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这11位村民,成为了他创业团队的最初成员,也成为了日后波司登帝国的基石,他们共同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迈出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1976年,高德康给他们的创业团队起名叫“山泾村缝纫机组”。

高德康担任组长,带领着这支由12个人组成的团队,开始了他们的创业征程。

彼时,他们的全部家当只有8台缝纫机和一辆老旧的自行车,这是高德康几乎所有的积蓄,也是他们创业的全部资本。

创业初期,资金的匮乏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

但幸运的是,高德康此前积累的良好口碑和人脉为他带来了第一个重要的订单——为上海一家服装厂加工一批服装。

订单的到来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材料的采购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仅凭手头的资金,他们只够购买几天的原材料,这对于完成订单来说远远不够。

为了节省成本,高德康毅然决定用人力来弥补资金的不足。

那辆老旧的自行车,成为了他往返于常熟和上海之间的唯一交通工具,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奔波于两地之间,运送原材料和成品。

从常熟到上海,200多里的路程,对于骑自行车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

为了节省时间,高德康每天天不亮就出发,无论风雨无阻,酷暑严寒,他都坚持不懈。

十几个小时的来回路程,他早已记不清自己骑行了多少次,只记得那段时间,他修了无数次车,爆胎、车轮变形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这段艰苦的创业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也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高德康的带领下,缝纫机组的成员们齐心协力,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完成了第一个订单,赚取了他们创业的第一桶金。

这笔来之不易的收入,不仅鼓舞了团队的士气,也坚定了高德康继续前进的决心。

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远大的目标。

拿着这笔资金,高德康立即着手扩大团队规模,将原本简陋的缝纫机组升级为正式的服装厂,并招募了更多工人。

他四处奔波,积极拓展业务,从最初的简单服装加工,逐渐扩展到纽扣、棉袄、罩衣等多种产品的生产。

工厂的生意蒸蒸日上,高德康也真正意义上赚到了钱,自行车也升级成了摩托车。

唯一不变的,是他依然频繁往返于常熟和上海之间,只不过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往返频率也从一天一趟增加到了一天两趟。

在接下来的四年时间里,高德康骑坏了六辆摩托车,这段经历见证了他为事业发展付出的辛劳和执着。

随着服装加工经验的积累和资金的增长,高德康心中那个埋藏已久的羽绒服梦想再次被点燃。

1992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高德康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果断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波司登”。

凭借前期服装加工积累的资金,他已经拥有了生产线和厂房,于是他豪迈地生产了23万件羽绒服,准备大展宏图。

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由于缺乏市场调研,他按照南方人的需求生产的羽绒服并不适合北方寒冷的气候,导致产品大量积压,最终只售出了10万件。

这次的失败并没有击垮高德康,反而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的重要性。

他亲自前往北方进行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并根据调研结果对羽绒服的版型和款式进行了改进。

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积压的库存全部售罄,波司登羽绒服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了全国羽绒服行业的领军品牌。

此后,高德康带领波司登稳扎稳打,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品牌推广。

他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举办设计大赛,并与中国登山队合作,赞助他们穿着波司登羽绒服攀登高峰,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提升了波司登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他还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系统,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波司登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德康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地挑战和自我调整中实现的。

1994年,首次进军羽绒服市场失利后,他痛定思痛,深入市场一线,了解消费者需求,并对产品进行改进,最终扭转了局面。

这次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市场调研和产品创新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高德康在全国各地设立办事处,直接对接当地市场,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并根据市场反馈不断调整产品策略。

他还设立了“版税制”,鼓励设计师进行创新,规定每售出一件设计师设计的款式,设计师本人可以额外获得0.5元的奖金。

这一制度极大地激发了设计师的创作热情,也为波司登的产品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后,高德康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他深知,要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品牌,必须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战略。

他吸取了1994年羽绒服滞销的教训,在进军国际市场之前,先对各国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甚至他还让公司产品部门对竞争品牌也进行了追踪分析,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998年,中国正积极申办第28届奥运会,在家看的这个新闻的高德康敏锐地抓住了这背后的商业契机。

他将波司登的国际化战略与中国的民族情怀相结合,提出了“创世界名牌,扬民族志气”的口号。

这一口号,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为波司登的国际化之路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使得波司登在国内外市场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07年10月,波司登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这标志着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上市后的波司登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开始尝试多元化经营,先后涉足儿童服装、女装等领域。

这一战略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羽绒服销售的季节性问题,但最终却事与愿违。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波司登在这些新领域并没有建立起明显的优势,反而分散了其在羽绒服领域的资源和精力。

与此同时,电商的兴起对传统服装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2014年,电商平台双十一的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571亿元,线下服装门店纷纷陷入困境。

波司登也未能幸免,业绩出现下滑。面对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波司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并进行痛苦的调整。

经过三年的反思和调整,波司登最终决定回归其核心业务——羽绒服。

他们意识到,只有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次,他们将目光瞄准了高端市场。

随着加拿大鹅、盟可睐等国际品牌的进入,中国的高端羽绒服市场逐渐打开,波司登看到了新的机遇。

为了打造高端品牌形象,波司登开始与国际知名设计师合作,提升产品设计和品质。

2018年9月,波司登登上了纽约时装周,与国际巨星同台亮相,引发了广泛关注。

10月,波司登与三位国际知名设计师联名推出的新款羽绒服一经上市便销售一空,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高端市场的地位。

通过一系列的品牌推广活动,波司登成功地提升了品牌形象,重新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高端化战略的成功,也让波司登的定价策略发生了变化。羽绒服的均价逐年提升,甚至推出了售价过万的登峰系列。

然而,高昂的价格也引发了争议,一些消费者认为波司登的价格已经脱离了大众消费水平。

尽管在商业道路上经历了起伏,高德康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

早在1999年,当选上村书记的高德康将自己的家乡山泾村改名为康博村,并出资1.3亿元对家乡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作为村党总支书记,他不仅出资出力,为村民建造别墅,还对村里的道路、绿化、休闲设施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

在他的带领下,康博村的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实现了共同富裕。

除了回馈家乡,高德康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累计向社会捐款近6亿元,并设立了“德康博爱基金会”,致力于将爱心事业进行到底。

他认为,羽绒服温暖的是身体,而慈善事业温暖的是心灵。

一个人的成就不仅仅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高德康的创业故事,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

他从一名普通的裁缝,一步步成长为一位商业巨擘,并始终不忘初心,回馈社会,带领家乡人民共同致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高德康

0 阅读:0

夏有南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