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着他,吸引他,拿捏他,据说,这是年轻人谈恋爱,“渣女”的套路。如果把这一套用到管理学生上,会达到什么效果呢?近日,看到一位年轻女班主任的一篇贴文,很有意思!
学生来自各种类型的家庭,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年轻老师新接手一个班可不容易,要把性情不同,背景各异的学生捏成一个班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位女教师拿出自己的私房秘籍。
会画大饼,及时兑现
有目标才有奔头,学生也是如此,共同的目标才能吸引他们一起努力。接手第一天就给学生画大饼,描绘一个美好蓝图,许诺老师将要和同学们一起同甘苦,共患难。
定下短期小目标,许诺只要学生达到就有奖励,吃汉堡,奖文具,一节课自由活动,老师亲手做的小玩具……说话算话,及时兑现。大饼小饼,吸引学生朝前进。
人人有事干,你就是唯一
虽说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班级上还会有很多事。一般的老师是设几个班干部,聪明的老师则是人人是班干部:门长、窗长、灯长、黑板长……反正只要管着一样,都可以带上“长”,人人有事做,个个为班级做。甚至课堂上,只要不是重点难点内容,学生也可以当小老师,讲自己的解题思路,谈自己的作文构思。如此,自己就可以解放出来,甚至检查背书、课堂作业都不用老师亲自做。
当然,背后可以给小干部一些小奖励,或谈话:你总是早来晚走,及时开锁上锁,班上同学中你的责任感最强;或奖励一颗糖,鼓励这次背书检查最快。总之是让小干部觉得,在老师心目中,你就是唯一独特的那一个,学生心甘情愿为老师为班级做事。
嘴甜心硬,狠狠拿捏
点名时称呼学生的小名,这可是爸爸妈妈才喊的;听话的同学360度无死角表扬(学习上、习惯上、能力上、甚至某一次作业做得有进步,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等),让学生觉得老师像家人那样亲切,又比父母更了解我,欣赏我。
犯错的时候,翻脸要比翻书还快。直接批评,表面很生气,当然不能真生气,气坏自己可不行。
若即若离,捉摸不透
学生为什么有时候不听家长的教导,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很了解父母的行为模式,会想出对应的策略。既然如此,老师就不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
集体活动可以一起参加,课堂上可以全方位接触,但适当的距离还是要保持,不主动讲自己小时候的事,自己家庭的事,不是所有的事都要告诉学生,老师的形象还是要的,没有了形象学生可以看低老师,进而不接受教导。平时可以和颜悦色,狠夸猛夸,但批评起来要不留情面,让学生害怕。
PUA张口就来,产生期待效应
“我当十多年老师,带过近千学生,你是我带过的学生中最有潜力的,老师很看好你哦!”不是哄死人不填命,而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只要老师期待,朽木都可以发出新芽,烂泥也能糊上墙。
总之,老师运用“渣女”的套路,哄着学生,吸引学生,狠狠拿捏学生,只是一种“术”层面的内容,真正的核心还是在于老师对学生的爱,这才是“道”层面的内容。教育之道,在于师爱,关心学生的成长,给学生提供帮助,使其茁壮成长。
你怎么看待女教师的私房秘籍?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