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盱眙县马湖村的三兄弟在清理水渠时,意外挖出一个沉甸甸的铜壶。
打开一看,里面竟然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黄金,粗略一估量,少说有40斤!
挖到黄金的消息瞬间传满整个村子,无数村民围了上来,想要分一杯羹。
老大见状,直接一锤定音:全部上交国家,分文不留!
然而,当他把这批黄金上交后,专家却说,真正值钱的,是装黄金的铜壶!
这个铜壶,究竟是何物?老农将黄金上交后,如何了?
意外发现
1982年,江苏盱眙县马湖村迎来了连绵的春雨,雨水冲刷着田间地头,也淤塞了村里的灌溉水渠。
村支书一声号召,村民们纷纷拿起工具,下到水渠里开始了清淤工作。
万以才性格憨厚,见远处的灌溉水渠无人清理,便带着弟弟万以全和万以忠去清理了。
三兄弟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作。
突然,万以全的铁锹碰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
他们小心翼翼地继续挖掘,渐渐地,一个铜壶的轮廓显露出来。
三兄弟齐心协力,终于将铜壶完整地挖了出来。
打开壶盖,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呆了。
壶内满满当当地装着各式各样的金子,有金饼、金兽、马蹄金、麟趾金等,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万以才估摸着,这些金子加起来少说也有40斤重。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快地传遍了整个村子。
村民们听说万家挖到了金子,顿时炸开了锅,大家纷纷上门,想要分一杯羹。
万家的院子里挤满了叽叽喳喳的人群,吵闹声不绝于耳。
万以才的弟弟妹妹也动了心思,他们悄悄商量着要不要趁乱,私下分了这些金子。
面对眼前的诱惑和压力,万以才陷入了沉思,他只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
这些金子虽然价值连城,但显然不属于自己。
而且,他隐约觉得,这些金子做工这么精致,别是什么古董,这要是私藏了,可是违法的。
说干就干,万以才将金子全部装在一个布袋里,头也不回地朝乡政府走去。
一路上,村民们围追堵截,试图阻拦他。
但万以才毫不动摇,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着。
就这样,万以才顶着众人的压力,一路走到了乡政府。
他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领导汇报,并当场将金子全部上交。
“陈璋圆壶”
经过专家辨认,他们惊讶地发现:
这40多斤的金子,竟然都属于战国至汉代的珍贵金器,每一件都是稀世之宝。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些金器的纯度竟然高达99.9%。
在当时的工艺水平下,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存在。
其中,有一只金兽格外引人注目,它通体金黄,栩栩如生,像是随时都会动起来一般。
专家们测量了一下它的重量,竟然达到了9公斤之多。
正当专家们对这批金器赞不绝口时,有人提起万以才挖宝时,还发现了一个铜壶。
听到这话,专家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他们凭借多年的经验,直觉地意识到,这个铜壶恐怕不是什么普通的物件。
当时所有的注意力都被这些金子吸引了去,谁还会在意一个破旧的铜壶呢?
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万氏兄弟慌忙回家寻找。
还好,铜壶虽然被丢在了角落里,但并没有被扔掉。
万氏兄弟小心翼翼地将铜壶取了出来,交给了专家。
专家们戴上白手套,屏住呼吸,接过了这个沉甸甸的古物。
当他们看清壶身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激动得双手颤抖,几乎握不住手中的铜壶。
他们发现,壶身上竟然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铭文,清晰地记载了战国时期齐将陈璋伐燕的史实。
公元前316年,燕国正值内乱,国力衰弱,而齐国却趁火打劫,派出陈璋率军攻打燕国。
陈璋所向披靡,很快攻破了燕都,一举歼灭了燕军主力。
齐军一路凯歌,洗劫了燕国的宗庙,陈璋在宗庙中搜刮了大量宝物,其中就有这对价值连城的青铜壶。
他将这对壶作为战利品,带回了齐国。
从此,这对国之重器,便辗转流落,经历了战国时代的风风雨雨。
专家们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个青铜壶不仅见证了一段历史。
其本身,更是战国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的巅峰。
壶身仅有8毫米厚,却布满了镂空雕刻的梅花、蟠龙等精美图案。
一笔一划都精雕细琢,堪称国宝级别的艺术珍品。
令人惊叹的是,整个铜壶竟然是由21个部分铸造而成,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这在当时的铸造工艺中,是极其罕见的。
专家推测,制作这件铜壶,很可能采用了先进的失蜡法,才能达到如此精湛的效果。
就在专家们对铜壶赞不绝口时,有人突然想起一件事,顿时让在场所有人为之振奋。
它与眼前这件铜壶的纹饰、铭文惊人地相似,极有可能是一对!
这简直就是失而复得的奇迹,弥补了文物界多年的遗憾。
消息如长了翅膀般飞速传开,引起了轩然大波。
相比之下,那40斤价值连城的黄金,反倒显得微不足道了。
上交后的遭遇
万氏兄弟上交金子和青铜壶的义举,很快传到了上级政府那里。
省里的领导得知此事后,大为赞赏,决定为万家兄弟举办一场隆重的表彰大会。
那天,万以才和弟弟们被请上台,领导亲切地与他们握手,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
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称赞万氏兄弟是全省人民学习的榜样,是新时期的道德模范。
随后,他们还送上了一万元的奖金,以资鼓励。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万元可是一笔巨款,足以让一个农村家庭奔小康了。
万以才激动地接过奖金,他打算拿这笔钱,给家里添置些农具,再给孩子们换身新衣裳。
然而,让万以才没想到的是,他的善举非但没有换来村民的理解和尊重,反而招来了更多的嫉妒和排挤。
有人开始散布谣言,说万家肯定还私藏了更多的金子,上交的只是冰山一角。
他们甚至说,万以才是在做样子,欺上瞒下,骗取政府的赏赐。
流言蜚语,在村子里甚嚣尘上。
更有甚者,一些村民竟然跑到政府上访,要求分得万家的奖金。
他们振振有词地说,金子是在村里挖出来的,奖金理应大伙儿平分。
政府工作人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好说歹说才把他们劝了回去。
面对村民们的百般刁难,万以才的弟弟再也忍受不了。
万以全和万以忠先后选择搬离了村子,到别处谋生去了。
他们实在无法理解,为何做了好事,反倒要遭受这般折磨。
而万以才,却选择了留下,他年迈的父母还在村里,需要人照顾。
作为长子,他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这个责任。
尽管内心万分委屈,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忍辱负重,与村民们斗智斗勇。
从此,万以才的日子就像是踩在刀尖上一般。
村民们处处刁难他,百般排挤他。
他去村委会办事,人家就是不给他签字盖章,让他白跑几十趟。
他的子孙上学,也常常受到同学们的欺负,老师们的冷眼。
这样的日子,万以才过了40多年,可他却从未后悔过。
结语
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和完善的奖励机制,鼓舞了人们保护文物的决心。然而,农村地区相对滞后的文明建设,却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这才让万以才饱尝孤立和排挤的苦果。
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好每一件文物,需要全民的参与和努力。万以才无疑是文物保护的模范践行者,也是时代进步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