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报106:十一个月只写一篇新闻,报道三中建好教师队伍

花木花木 2024-08-19 22:54:37

回顾1992年的前11个月(担任工交部主任之前),自己只写过一篇新闻报道,这也没有办法,在总编室工作,写什么新闻报道都会涉及别人的报道范围,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自然是不写为好。为此,我推掉不少可以进行的报道,不过有一个没有推掉,就是保定三中。

三中当时的安校长是我战友的弟弟,他说,他们学校高中毕业考试保优率全市第一,希望我给他们写篇报道。这件事肯定值得报道,只是应该由报社分管教育的记者去报道。当时分管教育报道的是我政教部的同仁红记者,我把此事跟她一说,她非让我写,说谁写都一样。

这样,红记者陪着我和三中的有关领导和老师见了面。之前校长安建军说要见他的在报社工作的同学柱同仁,所以柱同仁也去了。

之后我又单独采访了安校长以及部分教师。安校长希望把稿子写得深入一些,这样我就不能光报道这件事儿,还要报道这件事儿背后的原因,于是就写了一篇三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通讯。稿子写好后,安校长他们很满意。稿子见报后反响也不错。此稿还被报社评为好新闻三等奖。

安校长

只是此稿的见报日期我已弄不清了,因为已不经常剪报粘贴,我剪报时竟然忘了标注上日期。好在获奖证书有日期,是1992年8月25日,按惯例好稿评的都是上月的,那篇稿子推测是在高中毕业考试之后的7月下旬见报的吧。

稿子内容如下:

这里是一片热土

——三中教师队伍建设散记

三中有一支令人羡慕的教师队伍∶实力雄厚,结构合理,斗志旺盛。正是有了这片沃土,三中校园才姹紫嫣红,才培育出一批批栋梁之材。去年,在全市应届毕业生高考中,13个单科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39个第一名,被三中夺走19个。

三中校领导认为没有好教师,便不会有好学生,因此,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方面,常抓不懈。

花香毋忘锄下土

瘫痪16年的许维明老师破天荒出门逛大街,在三中也算个小小的新闻,但更让教师们激动不已的是,动员他出来散心并亲自为他驾车的竟是副校长安建军(现任校长)。往常温暖别人的人,现在体会到了别人的温暖,他们怎会看不出校领导的良苦用心。

一提房子,三中的教师们就上火。校领导理解教师们的心,决定用最快的速度改善教师们的住房条件。青年教师无处安身,维修过渡房,加盖一间小房,11位教师的结婚用房有了;合理调整,巧妙安排,10位教师的集体宿舍有了;削尖脑袋还挤不进来,也别怨天尤人,先租农村房,不但可以享受田园风光,还能享受学校的补贴。72间平房宿舍太旧了,墙黑地湿,下水道还时不时“亮红灯”。组织人力,刷墙壁,抹地面,翻修下水道,既然不能“脱胎换骨”,就先来个“改头换面”。住上宿舍楼,自然是先“小康”了一步,但又苦于无处放杂物。盖小房,封阳台,只要可能,也不妨上添花。短短一年时间。教师们谈房子时的脸色,就与以前大不相同。

学校还建浴室,购锅炉,制蒸箱,多方面满足教师们的需要。不少教师反映。看着校领导少说多干。他们心里憋了一股劲。

须看枝头花几许

5月,今年的高中毕业考试刚过,一份份各班成绩的一览表便发到了所有任课教师手中。“大亮相!”考好的考“糊”的,所有教师都感到了无形的压力。走俏的“竞争机制”也引进了三中。长不出好苗,谁信是沃土?作为加强对教师指导、监督与考核的督导教研处应运而生了,它的职责之一便是及时公布考试成缆。压力必须保持下去。

竞争需要公平,要有一把统一的“尺”。学校制定了《关于考试问题的若干规定》,以防止考试中的作弊和阅卷中的感情因素作怪;制定了《关于命题的要求》,对命题的难度、题量及类型作了具体规定,并编制出包括内容维度和目标维度的《命题双向细目表》,以防出现命题的无政府状态。非社会招生虽不受欢迎,但因“原因种种”,还不能不收。各班此类学生多寡不一,也会使公平打上折扣,学校便采用两种方法统计成绩:高中按社会招生前45名,初中按社会招生前50名,记入教师考绩档案;其他人成绩单独统计,也要看提高幅度,作为参考依据。

奖励是对优胜者的肯定和激励,也是对落后者的批评和鞭策,三中《中考、高考奖励方案》出台了:班级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每项获得全市第一名(高考包括第二名),其任课教师均予以奖励;个人总分、单科得分获省、市第一名,对任课教师进行奖励;超额完成班级承担的升学指标,按超额人数对任课教师进行奖励。今年年初,三中召开大会,奖励兑现。

压力就是动力。三中的教学质量有了提高,今年高中毕业考试,保优率全市第一,并有两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

盼花殷切勤壅肥

去年高考,青年教师刘鹤玲担任的历史课取得了全部3个指标的全市第一名。谈起这些,刘鹤玲首先归功于她的结对教师李洪英:“1989年领导让我接高二,刚教三年学,便送毕业班,我好怕,怕教砸了。李老师鼓励我,别怕,只要努力一定能行。她一有空儿便听我的课,帮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中有以老带新的传统,老教师都盼着青年教师能超过自己,也心甘情愿为此多洒心血。校领导便因势利导,召开青年教师拜师会,正式明确了37对教师的师徒关系,提出要求,规定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此作为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手段。

刘鹤玲

除此以外,学校还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三中的外语教学是弱项,学校就先后派出4名青年教师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现在他们都已成为教学骨干。学校还多次聘请国内外的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三中传经送宝。

提供磨练的机会也是培养。三中敢于把青年教师放在重要岗位,大胆使用。全校42个教学班,32个班的班主任是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52名毕业班的任课教师中,25名是青年教师。

三中的青年教师没有辜负校领导和老教师的期望。去年高考三中获得的19项第一中,青年教师任课的占了11项。彭叶被破格评为全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赵沛被评为全国优秀大学毕业生。李公立获今年高中数学全市青年教师评优课(高三)第一名。周保生辅导的学生在1991年全国数学竞赛中获省一等奖。王润玲、周保生辅导的学生在同年初中趣味数学电视大奖赛上获第二名。张建华等4名青年教师辅导的学生在今年全市英语阅读竞赛中,获初三年级总分第一名……

看着青年教师们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校领导和老教师感到欣慰。

(除稿件、奖状照片,其余照片来自网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