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火力密度?那就是苏军一公里内集中的火炮超过中国半数炮兵

醉人深寒露 2024-12-20 16:10:42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战争中的胜负常常取决于火力密度——而这不只是“我有炮多”那么简单。想象一下:一公里内密集集中的火炮,远超一个国家大部分炮兵的总和,这是什么样的战斗景象?而对于一些国家来说,面对这种火力密集的攻击,甚至连“能否有效还击”都成了个大问号。

以苏军为例,火力密度之高令人咋舌,尤其他们在某些战役中展现出的炮火优势,远远超出了当时其他国家的预期。更为有趣的是,这种超强火力密度与中国的炮兵力量形成了鲜明对比。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火力密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它在现代战争中如此关键。

火力密度,听起来很厉害,实际上却是个简单的事儿

“火力密度”这词儿,乍一听挺高大上,似乎是军事专家们才懂得深奥理论。其实呢,放在日常生活中讲,就是“哪儿打得最猛,哪儿就能决定战局”。

两个小伙伴对着打水仗,一个是往水桶里扔个两三瓢,另一个则拿着大水枪噼里啪啦地喷,这打起来哪个最威猛?答案肯定是拿水枪的。那你说,这“水枪”就是咱们说的火力密度。

但是,火力密度的威力,可不仅仅是看你扔得多猛。它能决定的,不仅仅是一个水仗的输赢,甚至能左右一场战争的胜负。而这在战争中,特别是在“工业化战争”时期,就表现得尤为突出——火力密度不高,那是根本谈不上胜利的。

火力密度,讲究的可不仅仅是“多”

你以为火力密度就只是“多”吗?不不不,火力密度不仅讲究“多”,还讲究“准”和“集”。不信,你看看苏军在二战中的表现。

我们就拿苏军的火炮密度来说说,那个猛劲儿,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不信你看,当时苏军的第33集团军,在维捷布斯克方向,短短一公里内的火炮数量,竟然超过了整个中国某些时期的炮兵总数。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要这一公里内的火力爆发,基本上对方的防线会在瞬间崩溃。

反过来看,中国的炮兵问题。当时的中国军队,在战斗经验丰富的情况下,面对外敌侵略时,虽然炮兵数量也不少,但装备老旧、后勤保障差,火力密度远远低于苏军的水平。简单来说,火炮多不代表强,反而是火炮如何集中,如何利用更重要。

战斗经验与工业化的差距

我们经常说,战争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但你有没有想过,打了几十年的战争,打得越多反而更容易丧失“适应性”?这就是当时中国军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打了几十年战争,可总是处在“贫穷限制了想象力”的境地,火力密度这个新概念,根本没有进入他们的视野。

反观工业化战争,这可就不一样了。随着各国进入工业化生产,炮弹的生产数量和速度飞速提升,战争消耗大大增加。

比如说,一战之前,英军的炮弹储备大约只有60万发,能打个小规模的战斗,倒也绰绰有余。然而,一战爆发后,英军每月消耗的炮弹量迅速飙升至500万发,简直是原来的十倍。

德国在开战时储备的炮弹,按理说应该足够支撑一段时间的战斗,但没想到,开战仅一个半月,所有的炮弹就消耗光了。这样的火力消耗速度,不仅考验着后勤保障,更让人意识到火力密度的真正威力。

而中国的炮兵,尤其是早期,中国的战争并没有那么强的工业支持。以当时的生产水平,根本无法像苏军那样将炮火密度提升到一个足够震撼的程度。这也就导致了,在面对现代化战斗时,传统的经验和武器装备显得力不从心。

炮兵数量的对比——这就是差距

说到炮兵数量,我给你举个具体的例子,看看两者之间的差距有多大。1941年,在苏联的战场上,第33集团军仅仅一个小小的作战区域,就装备了651门火炮。

这是什么概念?这比当时整个中国炮兵的数量还要多!其中有152毫米火炮、203毫米火炮,更有120毫米迫击炮等装备,火力密集到你根本无法想象。

而中国的炮兵呢?那可就不够看了,尤其是早期的中国军队,装备老旧且数量有限。在很多情况下,中国的炮兵往往面临资源紧张的情况,后勤保障也跟不上,虽然兵员多,经验丰富,但面对这样庞大的敌军火力,依然显得力不从心。

炮弹消耗的“冰火两重天”

拿一战的炮弹消耗量举例,英军每月炮弹的消耗量从最初的几十万发飙升到500万发,而德国总参谋部在开战前,按每千门火炮消耗1000发炮弹的标准,准备了800万发炮弹。

然而,战斗一打响,德国就面临了巨大的炮弹短缺问题。前线不断传来弹药消耗过快的报告,而后方的生产能力根本跟不上需求。

这就好像你在打游戏时,装备已经升级到顶级,但面对一个比你强十倍的敌人,你发现弹药已经消耗完了,敌人还在源源不断地补充。这就是工业化战争的威力,火力密度和后勤保障才是制胜的关键。

总结——火力密度带来的战略突破

你看看,火力密度看似简单,但它背后是工业化的支持,是后勤的保障,是资源的有效整合。苏军在面对敌人时,能够凭借强大的火力密度,迅速压制对方,取得战术上的主动权。

反观中国,虽然炮兵数量不少,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业支撑,火力分布过于分散,无法在关键时刻形成足够的打击力。

火力密度,远不只是“炮多就行”的简单问题,它需要战术的结合,更需要强大的后勤支撑。在面对敌人时,火力密度决定了进攻能否迅速突破防线,甚至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参考资料:

突击部队的重锤:二战苏联炮兵战术特点 凤凰网 2022.11.2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