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连暲被毁清白,致信主席:我当年曾救过你,希望你现在救救我

PuPu历史 2025-04-21 15:39:31

主席,我跟你一起革命这么多年了,你应该最懂我。我向来行事谨慎,从没出过岔子。记得在于都那会儿,我还救过你一回呢。现在,我有点难关,希望你能拉我一把。

写完信,傅连暲整个人松懈下来,瘫在椅子上,心里头开始翻腾起自己这一辈子的事儿。他为革命豁出性命,把一切都搭了进去,可谁能想到,最后竟让那些阴险狡诈的小人给抹了黑。

他绝望地闭上了眼,心里头就盼着这一线生机了,这封信说不定能让他逃过一劫。

真的很可惜,到了1968年,也就是两年后,傅连璋还是在监狱里去世了……

【我的心是中国的心】

放下书本,年轻的傅连暲心里头热血沸腾,眼睛里闪烁着熊熊的光芒。

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我会毫无保留地付出所有!

傅连璋,原本就是个寻常的大夫,头几十年过得简简单单,一直跟着师父看病救人。到了1925年,五卅运动那阵子,傅连暲意外当上了福音医院的头儿。自从做了院长,傅连璋的人生才算是走上了正轨。

傅连璋当上福音医院院长后,他好几次翻看了瞿秋白的书,特别是那本《新社会观》,让傅连璋在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他清楚,身为医生,自己的工作主要就是治病救人,心里装着的也就是对病人的关心和爱护。但要是他成了个革命医生,或者说是红色医生,那他就能为整个国家出一份力了。

他的革命觉悟一点点冒了出来,他开始主动找上我们党,琢磨着怎么给我们党帮忙,救治那些在战场上挂彩的战士们。

1927年那会儿,南昌发生的大起义,对傅连暲来说,简直是命运的大转折。就在那一年,傅连暲碰到了一个特别的人。

南昌起义没成功后,咱们队伍在闽西那边就悄悄干事了,党组织特别想找一支队伍,专门给受伤的红军战士们帮忙治病啥的。

很明显,当时最适合这个位置的就是福音医院的院长傅连暲。

傅连暲第一次和党组织打交道,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当党组织向他表达了帮忙的请求,傅连暲二话不说,立马站起来,用力握住了党代表的手。

我盼这天盼了好久!

从那天开始,傅连暲马上行动起来,把福音医院当成个秘密基地,悄悄给南昌起义中那些受伤的战士们看病治疗。

在治疗期间,傅连暲碰到了这么两位特别的人。

有天晚上,傅连暲在书房里忙着看文件,突然一个紧急电话让他的思路断了线。

傅院长,赶紧来一下,这儿有个小士兵腿伤特别严重,我们正打算给他动手术呢。可他死活都不愿意用麻药,这可真是让人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傅连暲一听电话,二话不说,抓起帽子,蹬上自行车,就一股脑儿往医院手术室冲。

咋回事儿?咋就不肯用麻药呢?”傅连璋赶紧问主治大夫。

他讲道:“要是打了麻药,我脑子就不灵光了。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对疼痛和辛苦毫不在意,根本不需要麻药,你们直接动手治疗就行。”

傅连璋大吃一惊,赶紧跑到手术室,着急地探望那位死活不肯用麻药的士兵。

看他那双腿,全让血给染红了,脚趾头不停地哆嗦。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惨白惨白的。他双手死死拽着床单,力气大得指尖都快嵌进肉里了。

尽管如此,他却硬撑着不肯用麻药,这让傅连璋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眼眶都泛红了,直勾勾地看着这个固执的战士。

现在他心里头好像琢磨透了,“为啥共产主义能行得通;为啥共产党铁定能拿下全中国。”

他招手把主治医师叫过来,低声对他说:“就按他说的办吧,要是他真挺不住了,你们再给他上麻药。”

手术出奇地顺畅,医生成功地把士兵腿里的两颗子弹给掏了出来。手术一完事儿,病床都被汗水浸透了,士兵的手上也是沾满了血。

这位战士后来成了赫赫有名的陈赓大将。就是这位性格刚毅的战士,让年轻的傅连暲院长初次领略到了共产党的威力。随着时间推移,傅连暲院长也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斗士。

对傅连暲影响深远的人,还有那时担任二十军三师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的徐特立。

1927年的时候,徐特立受了伤,党中央就把他送到了福音医院去疗伤。在治疗那会儿,傅连璋医生是专门负责照顾徐特立的,时间一长,他俩就处得挺好,成了好朋友。

徐特立渐渐开始向傅连璋传授革命的理念。傅连璋的革命观念是后来才形成的,所以好多地方他还是糊里糊涂,特别需要一个明白人来帮他理清思路,徐特立正好能担此重任。

九月那会儿,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时间回到了30年代的中国,日子真的挺难熬。就算徐特立住的是那儿最好的单人间病房,但也还是老样子,没空调也没风扇。

病房里热得让人受不了,大夏天的,他们俩却总爱挤在病床旁边,腿碰腿地聊个不停,能从早聊到晚。

傅连暲像是被什么吸住了魂,连文件都不看了,家也不回了。每天吃完早饭,他就直奔徐特立的病房,一心一意地听徐特立讲述革命的思想和道理。

那时候,傅连暲坐在徐特立旁边,手里总拿着个记事本。他一边听徐特立讲述,一边用钢笔在记事本上飞快地写着,根本停不下来。

徐特立和傅连暲关系很特别,既是师生也像朋友。傅连璋在医疗上给了徐特立不少帮忙,而徐特立呢,他回馈给傅连暲的是一颗革命的火花。

几个礼拜眨眼就过去了,徐特立的身体慢慢康复了,他回到了工作岗位上继续领导大家。与此同时,傅连璋也完全醒悟了过来。

他在徐特立赠送的笔记本的最末一页,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真心感谢徐特立同志,我帮你摆脱了疾病的困扰,而你则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治愈。如今,我的心已经融入了中国人民之中,成为了一颗革命的心,一颗共产党的心。它就像燃烧的烈火,炽热而坚定。

从那以后,革命的苗头就开始冒出来了,革命的激情也点燃了。这颗小苗眼看就要破土而出,用不了多久就能长成大树;革命的火焰越烧越旺,眼看就要把整个原野都烧遍。

【红军在哪,医院就在哪】

1933年的时候,红军的主力队伍从闽西那边搬到了瑞金。这一搬,可给原本在闽西给红军搞医疗支持的傅连暲出了个大难题。

福音医院坐落在闽西,所以红军搬家时,扛起包袱就能走。但医院要是想挪窝,那可就费事多了,得用上一大堆东西,搬起来也特别难。

毛主席心里头特别盼着傅连暲能带着福音医院,一块儿跟红军奔瑞金去。他便去找了傅连璋,直截了当地说:“傅院长,咱一块儿走吧!红军那边可缺不了您这位大专家呢。”

傅连暲在椅子上坐了好久,一言不发,最后才缓缓开口:“主席,要把医院整个搬走,真不是件轻松的事儿。那些医疗设备,不是说搬就能立马搬走的。”

毛主席掏出烟来点上,然后又给傅连暲递了一根,但傅连暲没接,只是摆了摆手,转身拿起桌上的茶杯,轻轻啜了一口茶。

两人就这么静静地待着,过了好一会儿,毛主席率先打破了沉默,“傅院长啊,红军这段时间真是给你添了不少乱。这事儿吧,虽然是我个人的请求,但我也能说是代表红军。不过呢,我们可不想让你为难。不管你咋决定,我们都站在你这边,全力支持你。”

毛主席刚迈到楼梯口那儿,傅连暲就从后面扯着嗓子朝他喊:“毛主席,医院说想跟你们一块去。”

搬医院可是个大工程,不光是医生和护士得挪窝,更重要的是那些医疗器械得好好搬过去。而且啊,瑞金那边根本没有现成的医院能让傅连暲直接用。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傅连暲终究还是在医院里召集了大家,开了个搬迁的会议,告诉大家医院要搬家的消息了。

搬迁讨论会上,大家议论纷纷。有些赞同搬家,但多数人不乐意。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是闽西本地人,老婆孩子一家子都在这儿呢。要是搬到那么远的瑞金,人生地不熟,还没个收入保障,换谁心里都不痛快。

会议开到一半,大家伙儿都坐不住了,一个个起身,扯着嗓子喊:“搬迁的事儿,我们坚决不答应,就是不答应。”

傅连暲坐在主位上,心平气和地瞧着那些站起来捣乱的人,这时傅连璋开口了。

要是没了红军,和平就无从谈起;没有红军,新中国也建立不起来。我们全力支持他们,他们走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

这话说得底气很足,虽然声音不是特别大,但那股子力量让人不得不服,会场里所有人都乖乖闭上了嘴。就在那次会上,傅连暲不顾大家反对,拍板决定让福音医院搬家。

折腾了好几个月,福音医院最终按傅连暲的安排,成功搬到了瑞金。医院一安顿下来,毛主席就赶忙去找傅连暲,紧紧抓着他的手,满脸兴奋。

傅院长,你们真的是帮了我们大忙,我们全体都得好好谢谢你们。

傅连暲大笑起来,说道:“主席,咱们就是红军的坚强支撑。”

按照毛主席的吩咐,福音医院改了名,变成了中央红色医院,还是由傅连暲当院长。

【红衣华佗,响彻瑞金】

1934年9月份,中央红色医院慢慢步入正轨了,傅连璋也终于能喘口气歇歇了。有天中午,他正在医院里打盹呢,结果一个电话突然响了,把他的午休给打断了。

张闻天,毛主席的得力助手,给傅连暲院长打了个急电,“傅院长,你能尽快来于都吗?情况紧急,毛主席病了,而且挺严重。我们这帮人都不是学医的,完全不知所措。他现在高烧一直不退,嘴里还净说些糊涂话。”正在午休的傅连暲一听,心里猛地一紧,“别急,我马上动身过去。”

那时候,毛主席在于都养身体呢,傅连暲却在瑞金。瑞金和于都这两个地方,距离有个一百多公里远。

傅连暲匆匆打包了点必需品,衣服都没顾上多拿,就一路狂奔,不分昼夜地赶了一百多公里路,直接冲到了毛主席在于都的栖身之处。

一进屋,张闻天领着傅连暲径直走到毛主席床边。那会儿,毛主席已经有些迷糊,浑身上下湿透了汗。傅连暲见状,赶紧掏出体温计,给毛主席测测温度。

“体温41度了!”傅连暲一下子紧张起来,赶紧给毛主席做了更仔细的检查。

“说不定是疟疾呢”,傅连暲心里直打鼓。在那个年代,抗生素还没广泛使用,疟疾可是个要命的大病,让人十分担忧。

傅连暲立刻给医院打电话,催他们快点把治疟疾的药送到于都。同时,他还把自己随身带着的一些药给了毛主席应急。

他非常挂念毛主席,就坐在毛主席床边,每十分钟就给主席量回体温。他拿毛巾蘸了凉水,给主席敷在额头上,不停地忙着给主席降温。

这时候,主席睁开了眼,瞧见了坐在跟前的傅连暲,他轻声细语地说:“连暲啊,现在是革命的重要关头,我得赶紧请你帮我瞧瞧病,我还得赶紧去前线呢。”

傅连暲牢牢抓着主席的手说:“主席,放宽心,三天肯定搞定。”

这三天,傅连暲一直守在主席屋里,没踏出房门半步。白天,他就待在主席身边,给主席量体温、喂药;到了晚上,他就躺在主席床边沙发上,半梦半醒地守着,生怕主席半夜有啥不对劲。

过了整整三天,主席终于退烧了,整个人也精神了起来。大伙儿心里头那个感激啊,全冲着傅连暲。

毛主席在身体刚好些的时候,紧紧抓着傅连暲的手,眼里闪着泪光,激动地说:“连暲同志,你真是我的大救星,你就是咱们红军里的神医啊!”

打那以后,红军里头华佗再世的名头就叫响了,傅连暲靠着他那了不起的医术,给我党好多大领导都看过病,照顾得周周到到。

那时候,傅连暲主动提出要加入党组织,而毛主席也给予了不小的助力。

1938年的时候,毛主席跟傅连暲说:“连暲啊,我给你做担保,你现在可以正式加入党组织了。”

傅连暲心里头那个激动啊,他使劲儿抓着主席的手不放,说道:“主席,能跟着您一起干革命,我这辈子值了!”

【主席,求你救我一命】

然而,谁也没能料到,大伙儿一块儿熬过了那么多艰难险阻,结果却在美好日子到来时碰上了突发事件。这事儿啊,说起来,还得从1950年那会儿讲起。

那一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毛主席心里盘算着让林彪率兵出征。但林彪从苏联一回来,因为身体不太好,就跟毛主席说了,自己没法去。

主席心里头对林彪的病挺着急,就吩咐傅连暲带着医疗小组去给林彪好好做个全身检查。

傅连暲迅速召集了一队医疗设备齐全的医疗团队,直接前往林彪住处,打算给林彪做个日常的身体检查。

一进门,林彪的老婆叶群就站在大伙儿前头,拦住了去路。

林彪现在身体挺好的,没啥大问题,你们就不用再检查了。也麻烦你们跟主席说一声,让主席别担心了,林彪很快就能继续工作。

听了叶群的话后,傅连暲摆摆手,直接跟叶群说:“林夫人,这是主席的意思。。”

一听到是主席的命令,叶群就没再坚持,带着大家直接走到了林彪的床边。

傅连暲给林彪做了全套检查,结果他的身体挺健康,没啥大毛病。就是之前打仗受过伤,心里头落下点阴影,精神上有点受影响。

最关键的不是那些,傅连暲察觉到林彪在偷偷使用被禁止的吗啡。身为军人,同时也是个领导者,对药品产生依赖是极其不应该的。

傅连暲看着林彪,满脸愁容地说:“林老总,咱得把吗啡给戒了,这东西对您身体和精神都不好,没啥好处。”

林彪挥了挥手,对傅连暲不屑地说:“别担心了,我身体啥样我自己心里有数,你就别瞎操心了。”

打算撤离那会儿,叶群突然又站到了大伙儿的前边,硬是把傅连暲拽到边上的一间小屋子里头。

这时候,叶群的声音冷不丁地变凉了,他跟傅连暲说:“傅院长啊,林彪用了吗啡这事儿,千万别跟主席提,别让主席太过费心,咱们自己的事,咱自己摆平就成了。”

傅连暲一听叶群这话,心里猛地一颤,立马就懂了,叶群这是在给自己下马威呢。

傅连暲悄悄地带着一帮人走了,对于叶群的恐吓,他压根没往心里去,反而原原本本地把这事儿跟毛主席说了。

主席知道这事儿后,气得不轻,心里也很着急,于是给林彪写了首《龟虽寿》表达心情。

就是说,希望林彪能好好锻炼,别再碰那些不允许的药了。但林彪非但没感激,反而在心底对傅连暲产生了怨恨,结果就惹上了后来的牢房麻烦。

傅连暲被逼得没路可走了,只好坐在书桌那儿,给主席写了封求帮忙的信。

主席啊,想当年,在于都那会儿,是我把你从危险中拉了出来。现在,我自己却走到了绝路的边缘,就盼着你能伸手拉我一把,让我逃过这一劫。

这封信经过一番波折,最后落到了主席手里。主席看着信里满满的绝望情绪,当下就给出了指示。

傅连暲这个人,咱们得好好护着,他不过就是个治病救人的大夫。

但傅连暲还是没能逃过那些罪恶之手,他的一切都慢慢被黑暗吞噬。到了1968年3月29日,监狱里的警卫像往常一样进行巡查,结果就发现了傅连暲已经在牢里没了气息。

求救的消息迟迟才到,等毛主席知道时,傅连暲已经没法救了。不过,对那些搞阴谋害他的人,毛主席一个都没饶过。

看看傅连暲这一辈子,那真是活得光明磊落,一直跟着主席干了几十年的革命事业。他或许没领兵上过战场,手上没沾过敌人的血,但他凭借着自己一流的医术,救回了好多红军战士的命。在我们军队里,他绝对称得上是红军里的神医,就像古代的华佗一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