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喜欢文玩核桃,也一直希望在退休之后可以建立一家属于自己的“文玩核桃博物馆”,再加上一篇《文旅即消费》系列刚好写到了如何从消费的角度切入建立一家商业博物馆——我觉得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任何一个商业项目都要考虑成本问题,因此,这家博物馆必须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够一直开办下去。文玩核桃博物馆的收入肯定与文玩核桃爱好者有关,所以,在参观之外,必须有其它收入来源才可以。综合考虑之后,我认为文玩核桃博物馆的主要收入来源应当按照以下顺序来排列:1、认证;2、综合服务;3、核桃交换与拍卖;4、门票。
认证服务收入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博物馆来源。在博物馆的构成条件的当中,权威性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而作为文玩爱好而言,目前的文玩核桃圈缺少严格意义上的权威认证单位,文玩核桃博物馆可以从植物学、文玩核桃文化两个主要方面入手,对文玩核桃的产地、实物以及销售单位……等进行认证,并收取相关的认证费用。

综合服务收入,我所指的是与文玩核桃爱好者相关的餐饮、场地等服务。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会考虑在博物馆的二层、三层开设中式快餐与提供茶室等会议洽谈场所。餐饮服务,主要向前来博物馆的游客提供,让大家在逛累了或者到了用餐时间的时候有个休息的地方,当然,餐饮的主题也将与文玩核桃关联起来,让这里成为文玩核桃爱好者的“打卡地”。而茶室服务,则向那些本就有会谈需求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其基本服务内容与一般的茶馆相同,但是配以文玩核桃主题文化,让喜欢文玩核桃的人可以有自己的“文玩核桃主题会客室”。
文玩核桃交换对于广大文玩核桃爱好者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可以让大家为“失宠的核桃”找到新的价值。对于博物馆而言,这是一个聚拢人气的好机会,每月(甚至每周)定期举办“核友交换专场”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推广方式,同时辅以检测认证功能,可以迅速在文玩核桃圈树立起自己的口碑。拍卖会,本身就是爱好者购买文玩物件儿的方式之一,在线下举办相关活动,可以打造出丰富的趣味性。交换与拍卖这两项服务,可以助力博物馆门票的销售。

把门票收入列到最后,是因为我觉得对于文玩核桃主题来说,博物馆可以卖门票,但更多的是售卖一种“会员制模式”,购买了门票的游客,不仅可以在博物馆定期更换的主题活动时来进行参观,同时也能够参加博物馆举办的交换、拍卖、展示……等多项活动。当门票作为“收入加分项”而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的时候,所体现的创意会更多,也更有可能销售出去。在消费收入方面,就不把衍生品、纪念品……等模式算进去了,但并不意味着这些模式不存在,与门票一起,这些收入都被列入了“收入加分项”的范畴。
在综合考虑了以上消费收入来源之后,我会简单估算一下基本的年度收入状况,之后则是根据收入、利润来考虑投入的状况。比如场地租赁、宣传费用、打造权威性的各项费用、日常维护……等等。

相对于大部分以游玩为主的景区式文旅项目而言,主题博物馆在宣传方面会有一定的优势,这是因为主题博物馆的受众相对集中、单一,只要博物馆在乎自己的口碑和品质,很快就可以在一个相对窄众的圈子里建立起自己的形象与品牌,也就可以更好地作用于市场。
文玩文化本身就是非常在乎“现场”感的,这也是在网络冲击之下为什么文玩核桃依旧存在着“线下交易可能性”的原因。文玩核桃博物馆的经营理念一定是围绕着文玩文化展开的,但是商业经营角度所关注的消费者,一定是文玩核桃从种植到商品流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这样才可以从消费的视角入手,掌握住一个小众但绝对数量可观的小众市场。
注释:出于敝帚自珍的原因,在很多商业策划当中,我不可能把我所有的商业想法都公开列出来,有商业合作兴趣的朋友,欢迎私聊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