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动产登记 “搬进” 银行,啥情况?
最近,东城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和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在交通银行天坛支行营业大厅开设了全市首个不动产登记服务试点窗口,于 12 月 27 日正式对外服务,依托北京市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在银行网点 “一站式” 办理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等业务。这标志着北京 “不动产登记+金融” 模式全新升级,开启了不动产登记与金融协同服务的新篇章。
一、升级详情全知晓
(一)服务内容大拓展
此次 “不动产登记+金融” 模式升级,一大亮点就是服务内容的拓展。以前,大家办理不动产登记相关业务,往往得跑不动产登记大厅,人多排队久,耗时又耗力。现在,不动产登记自助查询机、自助打证机纷纷 “入驻” 银行网点。这意味着权利人、代理人等,能直接到合作银行网点,依法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打印查询结果告知单,还能把登记资料一并打印出来。办理完不动产登记并缴纳登记费后,无需再等,在银行网点就能自助打印不动产权证书或登记证明,真正实现了 “一站式” 办理,让大家少跑腿、省时间。
(二)合作网点咋布局
在合作网点布设上,北京秉持市级统筹、区级主责原则。全市辖区内银行均可申请加入,不过要依据银行网点的服务辐射范围,结合周边居民、企业的便民服务需求,由银行自愿提出申请,再和网点所在区的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协商,确定具体布设方案。这既充分调动了银行的积极性,又确保网点布局合理,能切实满足大家就近办理业务的需求。
二、背后深意不简单
(一)优化营商大环境
对于企业来说,“不动产登记+金融” 模式升级意义重大。以前,企业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信息变更等业务,要在不动产登记部门和银行之间来回跑,准备多份材料,耗费大量人力、时间成本。如今,在银行网点就能 “一站式” 搞定,企业办事人员不用再为盖章、送材料折腾。这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还让企业资金周转更快,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数据显示,新模式推行后,企业办理不动产相关业务平均耗时缩短了 [X]%,极大优化了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来京投资兴业。
(二)便民服务再升级
对咱普通市民,好处更是看得见、摸得着。以前领房产证,要么去登记大厅排长队,要么等邮寄,耗时久还不方便。现在,银行网点离家近,随时能去自助打印,像查不动产登记信息,也不用专门跑登记部门,在银行网点自助查询机上刷个身份证就行,几分钟搞定。市民张大妈感慨:“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以前办个房产证明要子女陪着跑老远,现在家门口银行就能办,省心太多了!” 这种便捷服务,真正提升了市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协同发展促经济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不动产登记与金融深度协同,能盘活大量不动产资源。银行能更精准掌握不动产信息,降低信贷风险,放心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比如,企业以房产抵押融资,银行快速办理登记、放款,企业获得资金扩大生产、创新研发,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经济良性循环。同时,活跃的不动产交易、便捷的登记服务,吸引更多人才扎根北京,为首都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在精准服务民生领域碰撞出更多 “火花”
展望未来,北京 “不动产登记+金融” 模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银行网点将持续拓展。随着合作的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银行网点加入,形成更密集的服务网络,让 “15 分钟不动产登记圈” 覆盖全城,无论市民身处北京哪个角落,都能快速找到附近的办理点。
另一方面,服务模式不断创新。除了现有的自助查询、打证,未来还可能探索更多登记业务直接在银行受理,甚至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流程服务,让大家动动手指就能办好不动产登记相关事宜。
此外,跨部门合作将更加深化。规划自然资源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银行等携手,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共享更多数据资源,在防范金融风险、精准服务民生等领域碰撞出更多 “火花”,为首都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助力北京在优化营商环境、便民服务的道路上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