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因身体缺陷,跑步送外卖!在万人歌颂中,我看到的是人血馒头

瑶球球的小班 2025-02-19 11:14:07

作为一名互联网时代的“键盘侠”,我本以为自己早已对各种“感人”新闻免疫。

从“最美乡村教师”到“90后扛起责任”,我“点赞”无数,没想到这次却被一位外卖小哥整破防了。

打开朋友圈,清一色的“正能量”、“感动”、“致敬”;

转发的链接里,外卖小哥挥汗如雨,步履不停;

我收藏的《外卖小哥的自我修养》、《如何成为一名合格骑手》等“行业宝典”,似乎瞬间失效。

这位外卖小哥,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而那位自诩为“打工人嘴替”的同事,一言不发,并发给我一张媒体报道截图:

我这才恍然大悟:感动我们的不是奔跑的速度,而是“身残志坚”的悲情。

我点开新闻报道一看,呼和浩特,一位双臂肌无力的外卖小哥,因为无法骑车,只能跑步送餐,每天能送50单,而且几乎没有差评。

不少网友已经开始脑补“励志大片”,准备赚一波热泪了。

看着这满屏的感动,我却有点懵:

这事儿,真值得这么大张旗鼓地宣传吗?

感动背后,谁在买单?

跑得快的人都知道,送外卖就是和时间赛跑:

超时扣款、差评警告是标配。

平台算法的“精准”计算,和顾客老爷的“夺命催单”,是每一个外卖员的日常。

但怎么说呢,这都太残酷。

“高尚”的外卖故事,得让“超人”来送。

作为外卖行业“不可能三角”——“准时、满意、安全”——中最关键的一环,外卖员的速度,决定着这一单的成败。

所以,一个合格的外卖员,必须得有“超能力”。

骑上电动车,你就是风之子,红灯也得为你让路。

打开APP,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仿佛在说“快点,再快点”。

当然,这种“玩命”的奔跑,就像赌桌上的筹码,每一步都标好了价格。

安全、健康、尊严,都可能成为“赌注”。

而赢来的“好评”和“打赏”,或许还不够支付一次违章罚款。

如果说前面说的过于沉重,那把眼光放在这位“奔跑”的小哥身上,其实也一样辛酸。

毕竟,“感动中国”和“按时送达”这两场“人生大考”,都能让外卖员们焦头烂额。

那排在前面的“感动中国”,几乎是所有媒体第一季度最为重要的“流量密码”,大家自然不能错过:

带着一分疑惑,三分不解,十分想吐槽,我仔细研究了报道的细节。

原来,外卖站点和同事们都很照顾这位小哥,给他派送的都是近距离、不着急的订单;

原来,这位小哥之所以能“零差评”,是因为大家的“理解”和“包容”……

8块钱的配送费看似不多,但能满足“养家糊口”、“自食其力”、“赢得尊重”的三重诉求…… 算一算好像还挺“划算”。

而“正常”的外卖员们,为了能多赚几块钱,不得不“自愿”加班,甚至冒着风险闯红灯。

“以前送外卖就是人和平台的双重‘剥削’,一单下来就挣个辛苦钱,还可能因为超时被投诉;

如今这位‘大神’一来,单子都被他‘抢’走了,我们只能喝西北风了。”

只是我以为,在“共同富裕”的今天,这种“劫富济贫”的戏码不该上演。

结果根据媒体的报道,这位小哥的“感人事迹”已经传遍大街小巷,甚至有人专门点他的单,只为给他“送温暖”。

看来,大部分人可能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感动”的眼泪还是要流的。

规则被打破,谁是赢家?

曾经,我们对外卖员有一种“刻板印象”:

风里来雨里去,骑着电动车横冲直撞,为了几块钱的配送费玩命奔跑。

对绝大多数顾客来说,在知道“外卖小哥也是普通人”的那一刻,“准时送达”也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规则”是可以被打破的。

就像那位“跑步送餐”的小哥,他用“行动”证明了:只要你足够“惨”,就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

比如被称为“业界良心”的某外卖平台,

曾经是“算法至上”的忠实拥趸,如今也开始“人性化”调整。

根据媒体的报道,这位小哥所在的站点,已经为他量身定制了“派单规则”,优先派送近距离、时间宽松的订单。

而其他外卖员,情况就没这么乐观了。

根据一些外卖员的“吐槽”,由于这位小哥的存在,他们能接到的好单子越来越少,收入也大不如前。

不光是外卖员,根据一些“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这位小哥的“特殊情况”,一些顾客的订单被延误,甚至被取消。

一边,是被“感动”的顾客和网友,另一边,是利益受损的外卖员和顾客。

想跟上这波“流量”的媒体,迅速出击,各种“暖心”报道铺天盖地。

不过,“感动”过后,真正的问题依然存在。

即使有再多的“正能量”,也无法掩盖“规则”被破坏的事实,也无法弥补那些默默承受损失的人。

#外卖小哥步行送餐被称神行太保#

0 阅读:7

瑶球球的小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