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据媒体报道,家住北京的张先生某天夜间突然遇到手机莫名黑屏、震动、不受控制的情况。
第二天,他发现自己信用卡被盗刷,并立刻报警。
警方调查发现,张先生的钱被支付到了泰国一家免税店,购买了一块价值1.5万元的手表。
这块手表由导游张某带回国内,并通过快递寄走。
根据张某及其同伙的资金去向,警方挖出了一个境内外勾结、盗刷信用卡犯罪的链条,涉及70多人,金额约1000万元。
机主张先生之所以无法控制手机,是因为他曾点击过带有病毒的链接,导致手机中了木马病毒,继而被犯罪团伙远程操控。

案件发生以后,有网友表示,这种骗子简直丧心病狂,利用技术手段窃取别人的辛苦钱,还跨国作案,真是防不胜防!希望法律能严惩这些不法之徒,给受害者一个交代!
也有网友认为,现在连手机都不安全了吗?睡个觉都能被人盗刷十几万,这年头真的是步步惊心,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太可怕了!

那么,如何界定此类行为在刑法中的性质呢?
此类行为通常被归类为诈骗罪或盗窃罪。
具体来说,如果犯罪分子通过发送恶意链接获取受害者的银行卡信息并进行未经授权的交易,则可能构成诈骗罪。
若通过植入木马程序直接控制他人设备进行操作,则更倾向于认定为盗窃罪。
无论哪种情况,这类行为都严重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益,依据《刑法》相关规定,可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