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送年,提醒1要走,2要洗,吃3样,2不做,遵守老传统

甜妈努力记录生活 2025-02-13 20:48:52

随着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年过完了!老话说“不到十五都是年”,而过了正月十五,年也就算过完了!

但是在正月十六日,这一天也很重要!在过去这一天就被称之为“送年”的习俗,它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其中有一系列传统活动和禁忌,总结起来就是“1要走,2要洗,吃3样,2不做”,这些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

正月十六,人们常说“要走”。这一走,或是走亲访友,延续春节期间那份浓浓的亲情与友情;或是外出漫步,舒展身心,此为“走百病”。

走亲访友,是一场情感的交流盛宴。平日里,大家各忙各的,难得相聚。趁着正月十六,就可以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走进亲朋好友的家门,热情的问候、亲切的拥抱,让亲情与友情在欢声笑语中升温。

而“走百病”,则是人们对健康的祈愿。在明媚的阳光下,漫步于大街小巷、乡间小道,感受着微风的轻抚,仿佛所有的病痛与烦恼都被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这种简单而又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更让人们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

“二要洗”,即洗澡、洗衣服,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在正月十六却有着特殊的意义。经过春节期间的忙碌与欢聚,人们身上沾染了不少的尘埃,衣物也变得有些凌乱。

可是在春节期间是有很多禁忌的,其中很多日子就是不能洗衣服,被子的!过去还有“正月洗被,流年不利”的说法!

可是到了正月十六了,年过完了,也就没有这么多禁忌了!家里也堆积了很多的脏衣服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拿出来洗洗了!

洗净一件件衣物,寓意着洗去过去一年的晦气与不顺,以全新的面貌开启新的征程!

而在饮食方面,正月十六也有讲究,要吃三样东西。其一,是汤圆。圆润饱满的汤圆,象征着团圆与美满。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热气腾腾的汤圆,甜蜜的滋味在口中散开,心中满是幸福与温馨。

这小小的汤圆,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亲情的纽带,将家人紧紧地连在一起。

其二,是面条。长长的面条,寓意着长寿和长久。新的一年,人们希望自己和家人都能健康长寿,生活顺遂长久。吃着劲道的面条,仿佛吃下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其三,是年糕。年过完了,大家就要生活回归正轨了,还干活的干活,上学的上学,而为了有个好的开始,也图个好的寓意,就要吃点好寓意的美食!

其中“糕”与“高”谐音,吃年糕,有着“年年高”的美好寓意,寄托着人们对事业、学业不断进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期盼。

然而,正月十六还有“二不做”的禁忌。一是不打骂孩子。新年伊始,人们都希望和和美美,充满祥和之气。打骂孩子不仅会破坏家庭的和谐氛围,也被认为可能会给孩子在新的一年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在这一天,家长们总是格外耐心,用温和的方式与孩子交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鼓励。

二是不借钱讨债。正月十六是送年的日子,也是新一年的开始,人们认为在这一天借钱讨债,会让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财运不佳,生活中充满波折。

所以,即使有债务关系,人们也会选择避开这一天,让新年有一个轻松、顺遂的开端。

正月十六送年的这些传统习俗,也是无数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些传统习俗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它们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根,不要丢掉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让我们在正月十六这一天,遵循老传统,走一走、洗一洗、吃三样、二不做,带着满满的祝福与期待,勇敢地迈向新的一年,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0 阅读:9

甜妈努力记录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