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水池战役:我军800余人激战过后仅余25人,营长荣膺中将军衔

生活智慧星 2024-09-21 11:11:37

在一场被誉为继凡尔登之后最为惨烈的战役中,一个近800人的加强营在一天之内几乎损失殆尽。泛黄的墙壁上刻着这样的字句:“打配水池的都是铁打的汉。”这场战斗之后,营队仅余25人,而营长在建国后被授予中将军衔。

这位营长13岁便投身战斗,曾33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被誉为极为特殊的中将。他91岁去世,结束了一生的辉煌。

配水池之战的惨烈程度如何?它对后续战役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为何他能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东北战场上,我军投入了近百万兵力,并迅速在东北占据优势。敌人开始畏缩,驻扎在辽宁、长春、锦州三个重兵防御城市,而锦州是关键所在。

辽沈战役的焦点在于锦州,自古即为华北至东北的咽喉要道。范汉杰曾指出,锦州如同一根扁担,一端挑起华北,一端连接东北,若扁担断裂,国民党的阵线也将随之崩溃,敌军将成为瓮中之鳖。

锦州是东北与华北之间的战略要地,控制锦州即可阻断国民党的退路,在此展开决战,一举歼灭敌军。

配水池则是锦州的门户,地处城外高地,地势险要,加之前期的防御工事,使得它易守难攻。日伪军曾在此修筑坚固的钢筋水泥防御工事,这些工事原为配水系统,战时则成为防御掩体,成为国民党的坚强防线。

附近有四处小红房,东侧公路直通义县,战略位置重要。国民党决定死守此地,在原有日军工事基础上加强防御,派遣加强营驻守,周围设有14处碉堡和多处火力点。

专门构建的铁丝网、火力网和地雷区构成了一片死亡地带,由国民党将领范汉杰这位军事领域专家精心设置。

范汉杰曾任东北剿副总司令,因其卓越战绩和深厚的军事知识而获此职位。他16岁参军,毕业于黄埔军校,对军事战役和兵法了如指掌。他曾在旧部队担任海军舰长,擅长城市防御,精心设计了这些防御工事。

我军将领韩先楚,面对如此严密的防御,仍决心攻下配水池。他激励战士们:“这便是鳄鱼眼睛,若想拿下锦州,必须先挖下这只鳄鱼的眼睛。”战士们士气高涨,誓死完成任务。

营长赵兴元回忆道:“真正的攻打锦州城只用了31个小时。”他的营队,即著名的加强营,负责攻打配水池这场“凡尔登战役”。

战斗开始时,我军所有大炮对准配水池猛烈轰击,但敌军防御工事依然完好,机枪继续向我军战士射击。要彻底拿下此处,必须进行无畏的冲击和近距离决战,这也是损失最为惨重的作战方案。

三连率先出击,战士们英勇无畏,但不幸触发地雷,多数战士壮烈牺牲。赵兴元回忆:“我军战士执着于胜利,这是一种无畏的英雄主义,也是一种无畏的牺牲主义。”

战斗过后,我军将进攻矛头对准红房子,敌人火力猛烈。战士们誓死夺下红房子,一次又一次抵挡住敌人的反扑。有的战士负伤仍坚持战斗,展现了极高的牺牲精神。

赵兴元鼓励战士们:“我们营队从未吃过败仗,只要还剩下一个人一杆枪,我们便要让敌人有来无回。”他们成功守住红房子,阻止了敌人27次反扑。

战斗持续了七个小时,国民党部队又调来一个营的兵力,与我军展开决战。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均付出了巨大牺牲。

与此同时,塔山阻援战也异常惨烈。高玉宝回忆,团长高喊将九连调过来,六号阵地已经没人了。不久后,团长再次下令调警卫连,意味着整个团都打光了。塔山阻援战进行了六天六夜,高玉宝的35团只剩下100多人。

赵兴元完成了进攻配水池的红房子的守卫后,带领战士们冲上配水池,大喊“缴枪不杀。”昔日的加强营队此时已剩下不到25人。赵兴元回忆:“我们那是800个人的加强营啊,就这样一天被打没了。”

配水池之战后,锦州城解放,辽沈战役迎来胜利。东北地区的近百万战士进一步南下,大大促进了我军的抗战局面。

锦州城一战过后,范汉杰等4万人被俘虏。范汉杰感慨地说:“锦州城就如一个扁担,如今这一头线断了。”他咬牙切齿地批评国民党部队的各自为战,兵败如山倒。

与国民党部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军战士团结的作战和奉献主义精神。如今,昔日的配水池战役遗址已变为一座公园,吸引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