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沿海地区的大棚里种虹之玉,有不少要点得注意,尤其是叶面温度和防倒伏这两方面。虹之玉这小多肉,在居家、办公室或者阳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肉嘟嘟的很可爱,可要是养护不当,就容易出问题。像有的网友在南方沿海城市,自家阳台种的虹之玉,一到夏天就状态不好。这虹之玉喜欢光照,但夏季气温高、光照强的时候,它的叶面温度很容易过高。
我有个在昌平种草莓的王师傅朋友,他就说种东西啊,细节很重要。就像虹之玉,叶面温度掌控不好,它就可能出毛病。虹之玉在正常情况下,叶面温度和环境温度有一定关系。在华北地区,像北京,春秋季节温度适宜的时候,虹之玉在室外大棚里,叶面温度能保持在一个比较理想的度数。但如果到了夏天,华北地区气温经常三十多度,大棚里不做好降温措施,虹之玉的叶面温度可能飙升到四五十度。
这时候就得想办法降温了。我认识一个广州网友,他在自家办公室窗边种了虹之玉。广州夏天湿热,他就每天给它喷水降温,但效果不太好。因为单纯喷水,水蒸发快,还会让虹之玉周围湿度增大,容易引发黑腐病。其实,对于虹之玉来说,通风是很重要的降温方式。在沿海地区的大棚,通风条件好的话,虹之玉在夏天也能安全度夏。
再说说虹之玉防倒伏的问题。虹之玉根系比较浅,茎干也比较细弱。在居家阳台上,如果没有支撑,一阵风就可能把它吹倒。我有个上海的朋友,在他家朝南阳台种了几盆虹之玉。有次台风天过后,他发现好几盆虹之玉都倒伏了。这时候就需要给它搭个小架子,或者用小石头固定住基部。像在沿海一些风大的地方,比如福建沿海农村的一些露天种植点,虹之玉防倒伏就更要重视了。
还有,虹之玉和其他绿植的生长习性不太一样。和一些景天科的其他品种,像胧月、冬美人相比,胧月比较皮实,在华北地区的大棚里,即使管理粗放一点,也能长得很不错。而冬美人更耐旱,半个月浇一次水就可以。虹之玉则相对娇弱一些,需要更多的关注。还有吸财树和虹之玉比起来,吸财树的茎干更粗壮,不容易倒伏。虹之玉在这方面就需要精心呵护。
从生长周期来说,虹之玉在合适的环境下,一个月左右就能看出明显生长。如果光照、温度、浇水等方面都没问题,3天可能就会有小的变化,7天可能叶片就更饱满些。像我认识的一个山东菏泽的花农,他种虹之玉的时候,每天都会记录它的状态。他发现,每隔15天给虹之玉施一点稀薄的液肥,它会长得更好。但在沿海地区的大棚里,施肥也要注意浓度,因为湿度大,肥料浓度高了容易烧根。
在不同场景下,虹之玉的养护也有区别。在咖啡厅这种室内环境下,光照相对较弱,虹之玉可能会因为光照不足而徒长。我就见过一个咖啡厅老板,在大堂角落种了几盆虹之玉,开始的时候长得挺好,后来因为周围有高大的植物遮挡,虹之玉就变得又细又长。这时候就需要给它换个位置,或者用补光灯来补充光照。
在办公室里,人们经常会忘记给虹之玉浇水。有个杭州的网友就说,他们在办公室养的虹之玉,经常因为浇水不及时而干瘪。而居家环境下,家人可能会因为好奇经常抚摸虹之玉,这样也容易损伤它的叶片。我邻居家小孩就特别喜欢摸他家阳台上种的虹之玉,结果好多叶片都被摸掉了,后来长了新的,但是整个植株看起来就比较杂乱。
对于虹之玉防倒伏,还可以从土壤方面入手。在北方地区,像华北、东北的一些大棚里,土壤比较黏重,这时候可以在土壤里掺一些珍珠岩或者蛭石,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让虹之玉的根系生长得更好,植株也会更稳固。在南方地区,像华南的广东、广西等地,土壤酸性比较强,在种植虹之玉的时候,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石灰来调节酸碱度。
虹之玉的繁殖也比较有趣。它的叶片很容易生根。我有个在成都的朋友,他把虹之玉的叶片摘下来,放在湿润的土面上,大概过了3天,就有叶片开始生根了。7天左右就有新的小芽冒出来。而且虹之玉繁殖能力挺强的,一个小叶片就能繁殖出一盆新的虹之玉。但在繁殖过程中,也要注意温度和湿度,像在寒冷的冬天,华北地区室内温度低,繁殖速度就会变慢。
再回到叶面温度上。虹之玉的叶面温度高,除了前面说的降温方法,还可以通过套袋的方式。在一些小型盆栽虹之玉上,到了夏天,用透气的塑料袋套上,然后在袋子上扎几个小孔通风,叶面温度就能降低不少。不过要经常查看,避免袋子里积水。这也是我在河北的一些虹之玉种植户那里学到的小技巧。
在记录虹之玉的生长过程中,每周都很关键。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位山东菏泽花农,他每周都会记录虹之玉的高度、叶片数量、叶色等数据。他会发现,每隔一段时间,虹之玉就会有不同的变化。比如在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的季节,它的生长速度会加快,叶片颜色也会更加鲜艳。而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叶片颜色可能会变浅,植株也会生长缓慢。
不同品种的虹之玉也有区别。有些虹之玉品种叶片比较薄,有些则比较厚。叶片薄的品种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失水,所以更需要关注叶面温度。在一些山区的小型种植园里,因为海拔不同,气温也有差异,种植虹之玉的时候也要区别对待。比如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地方,虹之玉的叶面温度相对较低,浇水频率可以高一些。
在沿海地区的大棚里,虹之玉还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像蚜虫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害虫。我有个在广东沿海城市花农朋友,他就深受蚜虫之害。一开始他没太在意,结果蚜虫在虹之玉的叶子上大量繁殖,导致叶子发黄、枯萎。后来他采用了生物防治的方法,引入了一些七星瓢虫,蚜虫的数量才慢慢减少。这也说明在种植虹之玉的过程中,除了关注叶面温度和防倒伏,病虫害防治也很重要。
从整体养护来说,虹之玉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在一个湿度适中的环境里,比如在云南的一些大棚里,虹之玉的生长就比较稳定。那里的气候比较温和,昼夜温差也比较大,有利于虹之玉糖分的积累,叶片也会更加饱满。而如果环境波动太大,比如温度忽高忽低、湿度忽干忽湿,虹之玉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虹之玉在花盆的选择上也有讲究。如果是在室内通风不好的地方,像办公室的角落,选择一个小而透气的花盆比较好。这样能避免积水,防止根部腐烂。而在一些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户外场景,比如南方的农家小院,花盆可以相对大一点,因为水分蒸发快。我有个福建的朋友,他就是在自家农家小院种的虹之玉,用的是一个比较大的陶盆,虹之玉生长得特别好。
虹之玉的颜色在不同的环境下也会有变化。在光照充足、叶面温度合适的环境下,它的颜色会更加鲜艳。我有个在海南养虹之玉的网友,他说他在海边搭了个小棚子种虹之玉,那里的光照很强,虹之玉的叶片在夏天的时候变成了漂亮的粉红色。但在室内或者阴暗的地方,虹之玉的颜色可能会变得灰暗。
再看每个月的养护重点。在一个月里,前期可能更注重浇水,保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中期可能要关注光照和温度,避免叶面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后期可能要看看植株的生长状态,是否需要施肥或者进行修剪。这就像照顾一个孩子,每个阶段的需求都不一样。
而且虹之玉的花期也值得关注。在合适的环境下,虹之玉会开花,花朵小小的白色,很可爱。我有个在湖北的朋友,他种的虹之玉开花的时候,整个植株看起来像一个小花束。但在花期的时候,虹之玉对养分的要求会高一些,这时候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磷钾肥。
虹之玉在和其他绿植搭配种植的时候也有很多乐趣。比如和仙人球搭配,仙人球比较耐旱,虹之玉相对喜水,在一个多肉植物组合盆里,它们可以互相弥补彼此的缺点。还有和玉露搭配,玉露的叶片晶莹剔透,和虹之玉放在一起,视觉效果很不错。
虹之玉在不同季节的生长节奏也不同。在春季,气温逐渐升高,虹之玉开始快速生长,这时候要多施肥、多浇水,让它的植株长得更健壮。在夏季,除了前面说的降温、防倒伏,还要注意遮光,避免烈日灼伤叶片。秋季是虹之玉出状态的季节,在华北地区的大棚里,如果养护得当,虹之玉的叶片会变成漂亮的红色。冬季,虹之玉进入休眠期,在华南一些比较温暖的地区,冬季也能正常生长,但也要减少浇水。
不同海拔地区种植虹之玉的差异也很有趣。比如在低海拔的厦门地区,虹之玉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因为它的气温较高,热量充足。而在高海拔的贵州山区,虹之玉生长速度慢一些,但它的叶片可能会更紧凑,观赏价值也很高。
虹之玉的群生状态也很美。当很多株虹之玉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像一个小小的绿色花园。我有个在杭州的朋友,他把几株虹之玉种在一起,经过几年的生长,形成了一丛茂密的虹之玉群生,非常漂亮。
虹之玉在不同家庭种植习惯下也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家庭浇水比较勤快,虹之玉可能会生长得更快,但也容易徒长。有的家庭浇水比较少,虹之玉虽然长得慢,但是会更紧凑、颜色更鲜艳。这就是每个家庭种植虹之玉的不同故事。
虹之玉在市场上也有很多不同的品种和称呼,这也容易让种植者产生疑惑。有些商家会把一些和虹之玉相似的品种当作虹之玉来卖。就像我在一些花卉市场看到的,有些所谓的“虹之玉”,其实是其他品种的景天科植物。
虹之玉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表现也很值得研究。在强光下,虹之玉的叶片会变得紧凑,颜色也会加深;在弱光下,叶片会舒展,颜色变浅。我有个在长沙的朋友,他把虹之玉放在室内窗户边,上午有阳光,下午光线较弱,他发现虹之玉上午的状态和下午就有明显的不同。
虹之玉在不同湿度环境下的生长也很有趣。在高湿度的环境下,虹之玉的生长速度可能会变快,但也要注意预防病害。在低湿度的环境下,虹之玉的叶片可能会更干燥,这时候要适当喷水。
虹之玉在不同施肥方案下的表现也有很大差异。有些花农用有机肥,虹之玉长得比较健壮;有些用化肥,虹之玉生长速度快,但可能抵抗力差一些。这是我在很多种植虹之玉的地方观察到的现象。
虹之玉在不同通风条件下的健康状况也很重要。通风好的地方,虹之玉很少生病虫害;通风不好的地方,虹之玉很容易被病菌感染。就像我在一些封闭的小房间里看到的虹之玉,很容易出现黑腐等问题。
虹之玉在不同温度波动下的适应能力也不一样。有些虹之玉品种能适应较大的温度波动,有些则比较脆弱。这是我从一个虹之玉品种收集者那里了解到的。
虹之玉在不同种植年限里的变化也很奇妙。新种的虹之玉比较脆弱,需要精心照顾;种了多年的虹之玉可能生长缓慢,但会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这是我一个老花农朋友告诉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