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冠秀是一位山村妇女,因她无私奉献的精神被誉为“子弟兵的母亲”,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她竭力支持八路军,为战士们提供食物、军鞋。冒着枪林弹雨送粮送鞋,还是救治伤员,她的英勇与坚韧深深打动了无数战士。聂荣臻元帅得知她去世的消息时,感同身受,痛惜不已。为什么这样一位平凡的女性,能够成为时代的英雄?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路军深入河北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群众动员,在接触到了共产党的先进思想后,戎冠秀毫不犹豫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她加入了妇救会,积极参与支援八路军的工作。
抗战的推进,戎冠秀不止一次地为前线捐赠物资,她带领乡亲们做军鞋、缝制棉衣、送粮送水,在艰难的时刻,亲自为伤员包扎伤口、熬制米汤。她不畏艰难,亲力亲为,推动着平山县的百姓团结起来,共同支援八路军。每当夜幕降临,她依旧坚持着做好军需工作。
令戎冠秀感到骄傲的,莫过于她的三个儿子,主动报名参军,作为一位母亲,她深知送儿子上战场的沉重与牺牲,但她并没有丝毫怯懦,以身作则,带领着身边的人共同送子当兵。村里许多父亲和丈夫纷纷响应,带着自己的儿子和丈夫一起走向战场。
聂元帅在了解她干的事情后,亲自授予她“子弟兵的母亲”这一光荣称号,并任命她担任“冬学”学校的校长,领导村里的孩子们进行文化学习,帮助他们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943年,日军又一次发动了残忍的扫荡行动,村庄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中,戎冠秀和村民们在急促的号召声中,迅速组织了紧急转移,带领大家穿越树林和荒野,逃向相对安全的地方。几天后,当戎冠秀带领着人们准备返回村庄检查情况时,突如其来的枪声再次打破了宁静,那声音穿透了森林,震耳欲聋。戎冠秀心头一紧,立即决定冒险回去调查一番。
她小心翼翼地进入林中,弯着腰,就在她步入林深处时,她突然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那是一个面容疲惫的男人,衣衫褴褛,满身尘土,似乎是走失了的战士。他的步伐蹒跚,脸色苍白,明显生病了,看起来摇摇欲坠,戎冠秀定了定神,轻声喊道:“喂!”
男人听到声音,微微抬起头,眼神迷茫,似乎没有力气再继续前行,戎冠秀迅速走上前去,发现他穿着八路军的军服,衣服破烂不堪,眼中闪烁着虚弱与痛苦。她心里一紧,立即判断出他可能是因伤或生病而迷失在林中,孤立无援。她赶紧走上前,扶住他,关切地询问道:“你没事吧?你是八路军的吧?”
男人艰难地点了点头,嘴巴干裂地说道:“我…我只是头晕,走不动了。”戎冠秀看着他虚弱的样子,心中有些动摇,但她没有任何犹豫,拉住他准备将他带走。她迅速地说:“别怕,我背你出去。
男人显然不想让这个身形瘦弱的女人背负自己,可是在重重的危险面前,他没有更多的选择。他挣扎了一下,但最终因为体力透支、头晕目眩,他的反抗逐渐弱了下来。戎冠秀没有再等他回答,直接背起了他,稳稳地扛住了他沉重的身体。
她心里清楚,若被敌人发现,极有可能让她和这名战士都丧命,但她没有时间多想,枪声在耳边不断响起,越来越近,时刻都在逼迫她前进。她强忍着体力的透支,咬紧牙关,继续踏步。
她找到了一个深藏在岩石中的小山洞,这里既隐蔽又安全,戎冠秀用尽了所有的力气,终于将男人扶进山洞。她跪在地上喘息着,腿脚发软,感觉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双腿几乎已经站不住了。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尽可能小心地用石块和树枝掩盖住洞口,然后用尽最后的力气让自己离开。
1943年12月,日军的“扫荡”部队终于被击退,平山地区的村民们重新迎来了宁静,为了表彰在战斗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们,并总结经验,晋察冀边区决定召开第一次群英大会,向所有奋战在前线和后方的抗日英雄致敬。
这场群英大会定于1944年2月举行,大会当天,众多来自各地的英雄代表汇聚一堂,其中有来自各个抗日根据地的战士、民众代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
戎冠秀这位坚韧的妇女英雄,因其在抗战中的卓越贡献,被特别邀请在大会上讲述她的事迹。戎冠秀在当天的上午已经将自己的故事分享给了与会者,她平实而朴素的讲述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敬意和掌声。面对大家的敬意,她轻描淡写地说:“我的事迹都讲完了,没有什么好再讲的。”她的语气中没有丝毫骄傲,更多的是一种从容与坚定。她并没有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正如她常说的:“为国为民,责无旁贷。
但军区的首长,李志民主任并没有在上午出席,他遗憾地错过了戎冠秀的事迹报告,他走到戎冠秀面前,诚恳地向她表达歉意:“大娘,您在上午的报告我们没有听到,非常遗憾,失去了宝贵的机会,真是对不起。大家都非常期待听您再次讲一讲,请您再讲一遍吧。
戎冠秀看到军区首长的诚意和大家满怀期待的目光,虽然心中略有犹豫,但在大家的热情鼓励下,她决定再讲一次自己的经历。她清楚,自己讲述的不只是个人的故事,所有无数抗日英雄共同的缩影,是那些在战火中挺身而出的平凡人的故事。她站了起来,再次将自己从加入妇救会、组织生产支援到为八路军输送情报、物资的全过程娓娓道来。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戎冠秀作为华北地区的人民代表,受邀参加了这一历史性的盛会。当毛主席等革命领导人接见她时,戎冠秀的内心无比激动,但她依然保持着那份朴实与坚毅。在面对毛主席时,她没有任何虚荣或自夸,只是满怀崇敬和感恩地表示,“我们一定要紧紧跟随共产党,跟随毛主席,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中国。
回到自己的家乡后,她依旧是那个亲切的村妇,依旧关注着乡里的每一件大事小事,她常常对村民们说:“我们现在有了一个新中国,大家要更加努力,跟党走,和毛主席一起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1987年冬天,戎冠秀已经年事已高,长期的辛劳和过度的操心让她的身体逐渐透支,在一个寒冷的日子里,她因病倒下了。尽她的身体状况一再恶化,但戎冠秀依然坚强,不愿给国家和集体添麻烦。相关的领导们得知她生病的消息后,纷纷前来劝慰,希望她能到省城接受治疗,恢复健康。面对他们的好意,戎冠秀依旧表现出她一贯的坚韧与朴实:“我老了,不能再为国家做贡献了,就不想再给大家添麻烦。
大家在老人的坚持下,用一种更为委婉的方式说服她前往乡村卫生所检查,戎冠秀虽然不太情愿,但最终答应了。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趟看似简单的“检查”,实则是为了她的身体着想,领导们悄悄将她送上了开往石家庄的车,开始了真正的治疗之旅。
在医院的检查中,医生发现戎冠秀的身体已经患上了严重的健康问题,体内有十几块结石,且部分结石的体积相当大,已经到了需要进行治疗的程度。虽然病情严重,但她的心态依然平和,医生建议采取保守治疗,她的身体也并未因此得到太多的恢复。
得知戎冠秀生病的消息后,聂荣臻将一束“勿忘我”花送到她床前,虽然戎冠秀并不懂得花语的深意,但她看到那束花时,内心仍然涌上一股暖流。她笑着说:“谢谢你们,大家还记得我,真是让我感动。”有无数亲朋好友的关心,戎冠秀始终没有从病痛中恢复过来,1989年8月12日,戎冠秀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戎冠秀去世的消息传来,聂荣臻得知后,神情一震,心中难掩悲痛,几分钟的沉默后,聂荣臻冷静下来,他立即指示工作人员发去一封唁电,向戎冠秀的家人和家乡表示深切的悼念。他的唁电内容简洁而充满敬意,字里行间透露着对这位无私奉献女性的深深敬仰与怀念:
“惊悉著名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同志不幸病逝,深为悲痛,戎冠秀同志在战争年代的英雄业绩,鼓舞了晋察冀边区的千千万万人民和人民子弟兵,她坚定的革命精神和伟大的母爱,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她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并将继续激励着一代代人。
聂荣臻的唁电字字珠玑,每个字句都充满了深切的情感,深刻地表达了他对戎冠秀的敬意与哀悼。在戎冠秀离世之前,她曾对家人嘱托过,自己的丧事一定要从简,不许大办,并要求家人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不得张扬。
戎冠秀去世的消息不胫而走,来自各个单位的200多个花圈陆续送到她的家中,无数人怀着感激的心情赶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曾经在戎冠秀帮助下走过艰难岁月的800余人,听闻噩耗后,纷纷赶来,他们有的曾在战争中得到她的照顾,有的曾在和平年代得到她的帮助。
在告别仪式上,大家纷纷上前献上花圈,悼念这位伟大的女性,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坚韧、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母亲的伟大和人民的至上。戎冠秀或许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所播撒的种子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继续滋养着后人,激励着他们在新的时代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