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每当国家取得重大突破之时,所有人都是欢欣鼓舞倍感骄傲。从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到2003年神舟五号第一次完成载人航空,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在国家取得成就的同时,普通人也感同身受一同庆祝。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普通人不再关心这些突破。例如最近神舟16号成功发射,但是却几乎没有多少热度和讨论,甚至很多人都表示不知道神舟系列已经来到了16号。而其他的各种突破和成就也越来越缺乏关注,似乎普通人已经再难以发生“共情”。
对于这种情况有些人忧心忡忡,认为这是一个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否则凝聚力将不断下降;另一部分人则不以为然,认为这种现象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并没有必要投入太大的注意力。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方面是近几年中国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很多人已经产生了“免疫”。以前在科技上我们处于落后的位置,因此一旦取得了突破相当于完成了“从0到1”的重大突破,因此每一次的突破都能引得大众的欢呼。正所谓第一次总是最宝贵的,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就像神舟5号第一次载人航天是完成了“0到1”的突破,自然就会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如今神舟16号虽然继续取得进步,但是从整体而言进步的幅度有限,从突破性角度考虑上来说也是远远比不上“0到1”的神舟5号,因此缺乏热度也不难理解。
另一个原因则是中国科技取得的进步已经越来越多了,大家的免疫力和兴奋阈值也是越来越高了。例如曾经的超级计算机夺得世界第一成为热点并被多次给予赞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连续多年霸榜全球超级计算机第一名,因此大家也对这个第一变得有些“审美疲劳”,关注度自然也就下降了。
另一方面则是普通人更多地把精力用在自己身上。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与日俱增,特别是高房价以及35岁裁员等因素的影响,普通人对于其他事情的关注度也越来越低。毕竟生存是头等大事,只有解决了生存之后才能再考虑其他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当物价、房贷等生活压力使得普通人疲于奔命之际,自然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其他方面的信息。
同时由于石油董小姐等事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稀释了众人的注意力,也使得很多人更加关注负面的消息,这个现象同样值得警惕。凝聚力是很重要的一种力量,随着这些逆向作用力的增加,也会导致凝聚力的消减。我们常说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陷的,因此对于内部的问题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当然作为普通人,希望国家越来越好是一种朴素的思维。但是面对这种越来越冷漠的态度,也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否则等到丢失舆论的阵地,那时候将更加危险。
普通民众很多日子并不好过
我新农合都快交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