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送心]
【前言】
比尔·盖茨,这个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微软的创始人和世界首富,他的传奇故事已经被人们津津乐道。
但是人们却很少提及他在中国的另一重身份: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没错,就是那个位于北京、隶属国务院的最高学术机构。
一个美国企业家,怎么会跟中国工程院扯上关系?他又是凭什么当选的?
【传奇企业家】
提起比尔·盖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个戴着眼镜、笑容可掬的科技大亨。
他出生于1955年的西雅图,父亲是一名颇有声望的律师,母亲则曾任职于华盛顿大学董事会,盖茨高中时期便已在计算机编程领域崭露头角。
1973年,他考入哈佛大学,却在两年后选择退学,与好友保罗·艾伦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当时的盖茨年仅20岁,却已经在软件开发领域小有所成。
他敏锐地洞察到个人电脑时代即将到来,决心开发出一套适用于家用电脑的操作系统。
凭借过人的编程天赋和商业头脑,盖茨带领微软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先后推出了MS-DOS、Windows等革命性产品,奠定了微软在PC时代的霸主地位。
短短10年时间,他所创办的微软便上市了,此时的比尔·盖茨年仅31岁,但已经成为了亿万富翁,此后,他连续多年雄踞福布斯富豪榜首,被冠以“世界首富”的称号。
相比于财富数字的变化,他更关注微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即便是在1998年个人资产达到顶峰的1000亿美元时,盖茨仍然每天驱车上班,住在普通的房子里。
进入21世纪后,盖茨逐渐将目光投向微软以外的世界,他开始谋划更为多元化的投资布局,涉足能源、医疗、教育、农业等诸多前沿领域。
2008年,盖茨宣布辞去微软全职工作,担任名誉董事长,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盖茨基金会的慈善事业中,这一决定标志着“慈善家盖茨”时代的来临,昔日“首富”摇身一变成为举世瞩目的“首善”。
那么,一个美国企业家,既没有正规的科研背景,也不在学术机构任职,怎么会被中国工程院看中?成为了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呢?
【神秘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7年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发布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一个令人意外的名字出现在外籍院士的名单上,那就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网上引发热议。
事实上,中国工程院自1994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保持着对外开放、兼收并蓄的理念,为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全球顶尖人才,中国工程院从1996年开始增选外籍院士。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100多位杰出的外国专家当选,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欧美国家科学院院士等大牌人物。
这些外籍院士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涵盖了工程科技的各个领域。
那么,作为一个商人,盖茨是如何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工程院青睐的呢?
据悉,在2017年的院士增选中,中国工程院共接受了500多位候选人,经过初审、复审、投票等多轮严格评选,最终产生了67位中国籍院士和18位外籍院士。
盖茨就是这18位外籍院士中唯一的企业家,从数千名候选人中突围而出,可见其过人之处。
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李晓红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选择盖茨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他本人在工程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二是他所代表的信息产业是一个新兴、朝阳产业;三是他与中国在工程科技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曾多次访华,并与中国科技界建立了广泛联系,进入新世纪后,盖茨更是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核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盖茨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并非以微软创始人的身份,而是以他投资的TerraPower公司董事长的身份获选。
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公司主要从事第四代核电技术“行波堆”的研发,而盖茨正是看中了中国在新型核电技术研发方面的巨大潜力,才决定力荐TerraPower与中核集团合作,共同推进“行波堆”的中国落地,由此可见,盖茨对华合作的战略考量,已经远远超出了It领域。
那么,中国工程院又为何选择向盖茨抛出橄榄枝呢?是看中了他的商业成就,还是欣赏他的科技远见?既然双方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又何必多此一举?
【第四代核电的中国“试验田”】
比尔·盖茨除了微软创始人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头衔:TerraPower公司董事长,正是凭借这家专注于开发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公司,盖茨得以在中国核电领域大展拳脚。
据了解,TerraPower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由盖茨和一帮顶尖的核物理学家联合创办。
公司的主要目标,是研发一种全新的核电技术:“行波堆”(TravelingWaveReactor)。
与传统的核电堆不同,“行波堆”采用了创新的核燃料循环模式,可大幅提高铀燃料的利用效率,延长堆芯寿命,减少核废料的排放。
如果这一技术得以实现商业化,有望彻底颠覆传统核电行业,为人类开启清洁、安全、高效的核能时代。
要将“行波堆”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绝非易事,由于其技术路线的先进性和颠覆性,在研发初期很难获得主流核电企业和监管机构的认可。
为了寻求突破,TerraPower曾先后与美国、法国、韩国、印度等国的核电机构接洽,但都因种种原因而无疾而终,眼看着“行波堆”的命运陷入僵局,盖茨却把目光投向了远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
在盖茨看来,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成为“行波堆”技术的理想“试验田”。
首先,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正大力发展核电产业,对新技术持开放态度;其次,中国在快堆、高温气冷堆等新型核电技术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最后,中国政府对核电发展的重视程度空前,为行波堆的示范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015年,TerraPower终于与中核集团达成了合作意向,双方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决定共同在中国建设一座600兆瓦的示范性“行波堆”电站。
根据计划,该项目将分三个阶段实施,到2030年全面建成投运,预计耗资数十亿美元,一旦示范电站取得成功,有望为“行波堆”技术的全面商业化应用扫清障碍,为全球核电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为了推动合作顺利开展,盖茨近年来频繁造访中国,与中核集团、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密切沟通,争取各方支持。
仅在2017年,他就三次访华,分别会见了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等领导人,就双方合作的进展和前景交换意见。
盖茨坦言,TerraPower在华投资建厂,不仅仅是看中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更看重的是中国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环境和制度优势。
他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中美两国在核电技术领域开展更深入、更广泛的交流合作。
毫无疑问,在盖茨的战略布局中,中国已经成为“行波堆”走向世界的关键一环,这位科技泰斗正在以超乎寻常的热情和执着,推动一项可能改变世界的尖端技术在中国的落地生根。
当然,商业利益绝非盖茨的唯一考量,作为一名满怀理想的慈善家,他对中国在脱贫攻坚、疾病防治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赞赏有加。
那么,在首善盖茨的眼中,中国的慈善事业又有着怎样的前景和机遇?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中国慈善事业】
比尔盖茨,除了是世界首富以外,他还是“首善”。
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慈善家,盖茨早在2000年就与妻子梅琳达共同成立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改善全球卫生、减少贫困为己任。
多年来,这一全球最大的私人慈善基金会在医疗健康、农业发展、教育促进等领域投入了数百亿美元,惠及无数弱势群体。
早在2007年,该基金会就与中国政府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旨在加强双方在艾滋病防治、结核病控制等公共卫生领域的战略合作。
此后十多年间,基金会先后在中国设立了北京代表处和泰州基金会,并与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等机构开展了密切合作,在艾滋病母婴阻断、结核病新药研发、疟疾消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盖茨本人也十分关注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他曾多次公开表示,中国在扶贫、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为全球减贫事业树立了榜样。
同时,他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开始积极投身慈善,回馈社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点名表扬马云、马化腾、陈一丹、牛根生等中国企业家,称赞他们在慈善捐赠、扶贫助学等方面的卓越贡献。
2018年11月,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盖茨作为主旨演讲嘉宾再次来到中国,在演讲中,他特别强调了中国在全球健康和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他指出,中国不仅在国内消除了绝对贫困,而且还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在抗击疟疾、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方面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未来,中国有望在促进全球健康公平、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迄今为止,已有200多位亿万富翁响应了这一号召,其中就包括马云、马化腾等中国企业家,盖茨坦言,慈善不仅仅是富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他人、回馈社会。
【结语】
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心系天下的慈善家,盖茨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寄予厚望,在他看来,中国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更拥有悠久的慈善传统和勇于担当的民族精神。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和普通民众加入到慈善的队伍中来,中国有望成为引领全球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信源】
参考消息 2017-11-28 《新媒:比尔·盖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近年频频造访中国》
新京报 2017-11-28 《比尔·盖茨为何入选院士》
央视网2017-11-28《比尔-盖茨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的 你没看错》
中国工程院 《比尔·盖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