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贫如洗走向发达国家,亚洲“卷王”是怎样炼成的?

佳霖谈历史 2023-10-05 11:17:00

2021年7月2日,韩国被联合国正式认定为发达国家。

韩国也是继日本、新加坡和以色列之后,亚洲的第四个发达国家。

其实早在2006年,韩国的人均GDP就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门槛。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数据,2022年,韩国 GDP约为1.6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13位。人均GDP为32250美元,连续6年在3万美元以上。

这个数据表现,说韩国是发达国家,一点问题没有。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上世纪50年代,韩国却是全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

1961年,韩国人均GDP还不到100美元,仅是北边邻居的30%左右。

可是从60年代开始,韩国就好像开了挂一样,经济增速连续30年保持在7%以上,由一个赤贫国家迅速跻身发达国家之列。

韩国为何发展地如此之快,韩国人又是怎么创造这一经济奇迹的呢?今天就来聊聊我们的这个邻居,韩国。

1950年代,韩国议政府市街头一角

1910年,日本通过《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了朝鲜半岛。

日据时期,为了更有效地掠夺资源,日本殖民当局以“南农北工”格局,对朝鲜半岛进行了经济建设。

所谓“南农北工”,就是半岛北部发展重工业,南部发展农业和少量轻工业。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格局,所以在朝鲜战争的初期,拥有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基础的朝鲜碾压了韩国。

从主观上讲,日本发展半岛经济,当然不可能是为了朝鲜人而服务。

在今天的朝韩人民看来,那是一段伴随着剥削和血泪的屈辱史。

但客观上讲,也要承认,日本的殖民给半岛也留下了一些发展现代化的基础。

比如说,一套成熟的现代化官僚体系。

日本吞并半岛之前,朝鲜只有1万名职业官僚和6000警察。

这其中的大多数,还是旧官僚,根本就不知道现代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

但到了二战结束时,朝鲜的现代化官僚队伍达到了10万。

日据时期的汉城师范学校

另外在1946年,麦克阿瑟为了预防革命,首先在日本实行了强制土改。

老麦这种“走苏联的路,让苏联无路可走”的措施,迅速稳定了日本社会。

看到日本土改确有成效,随后美国也要求韩国进行土改,政府强令地主卖出土地,分配给农民。

至50年代中期,经过土改后的韩国,地主从社会中被抹去,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群小自耕农家庭。

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小结。

当年日本为了更有效地掠夺朝鲜,培养了一批本地的现代化官僚。

当这群官僚为日本殖民者服务时,他们是害人不浅的“朝奸”。

但随着日本战败,当韩国接收了殖民者留下来的统治体系,并且在美国的要求下,开展广泛的社会改革后,这批现代化官僚,便成为了韩国经济起飞的重要推动力。

可以这么说,韩国在50年代时,已经具备了发展成为现代国家的基础条件。

日据时期的汉城邮递员

这里有朋友可能会问,既然韩国条件不算差,为什么当年还那么贫困呢?

三方面原因。

一是缺乏资源,原始积累不足。

前面说过,日据时期的朝鲜半岛,“南农北工”。

之所以如此布局,是因为半岛矿产资源多分布在北部山区,南部没什么资源,只能发展农业和少量轻工业经济。

第二是战争影响。

农业国想要发展成工业国,需要有原始积累,最常见的积累方式是用国内的农业剩余品交换国外工业品,并产生外贸顺差,积累资本,为发展工业打基础。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朝韩分家没多久,朝鲜战争爆发了。

这场为期三年的战争,打碎了韩国仅有的一点工业,对农业的影响也不小。使得韩国开局就跌入谷底,一把手牌,已经没法更烂了。

第三是李承晚政权的统治过于反动。

麦克阿瑟和李承晚

朝韩停战后,腐朽的李承晚政府并没有将工作重心放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而是大搞裙带资本主义,通过官商勾结,中饱私囊。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韩国诞生了第一批财阀,如三星、现代、LG、SK等等。

关于韩国财阀,咱们都知道,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不过那时候的财阀还属于比较早期,只是当权者的提款机。

总的来说,李承晚时期的韩国经济,一塌糊涂。

韩国政府仅有的一点外汇储备和政府收入,几乎全靠美国资助。

这种过度依赖海外资金支持,以及分配不公的畸形经济,让很多韩国人对李承晚政府产生了不满情绪。

同时,作为主子的美国对李承晚也很不满。

因为韩国的得失,将影响美国的东亚布局。

1960年,韩国大选来临,美国顾问对李承晚说,你老了,退休吧。

但李承晚恬不知耻地说道:没有我,谁来领导战斗?我必须留任。

李承晚作死时间过长,民间逐渐按耐不住情绪,最终引发了“四一九”革命。

“四一九”革命

1960年4月27日,迫于国内和美国的压力,李承晚辞职下野,流亡美国。

随后,韩国成立了一个文官政府。

但文官政府执政仅一年,就被朴正熙发动的军事政变给推翻。

至此,韩国进入了长达20余年的军事统治时期。

作为军人出身,朴正熙并不懂经济。

但他很清楚,要想巩固统治,必须要搞好经济,让老百姓都能吃饱饭。

具体怎么搞呢?

顺其自然,实行“自由放任主义”?

这当然是不行的,因为时间不等人,外部条件也不允许。

所以思来想去,朴正熙采纳了经济顾问的建议,决定效仿苏联,实行“五年计划”,使韩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在很多人眼里,韩国经济腾飞是自由市场经济典范。

但事实上,包括韩国、以色列、新加坡在内的新兴工业国家,在它们的发展历程上,都能看到苏联模式的影子。

而像韩国这种传统,且私人资本极端薄弱的农业国,在早期要想快速实施工业化,就尤其需要政府来推动经济。

韩国第一个五年经济开发计划案

韩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62年到1966年。

在这5年里,韩国兴建了一批轻工企业,并确立了延续至今的出口导向型战略。

即通过出口轻纺、水泥等初级工业产品,换取外汇。然后用外汇换取外国的设备、技术以及培养人才,进一步推动自身加速发展。

韩国这点和日本很像,国内市场狭小,但好在人口人多,可以利用“人口红利”,通过深度剥削工人的劳动价值,完成原始积累。

但仅靠这点积累,韩国离发达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于是,朴正熙决定通过倾斜生产的方式,发展重工业。

但重工业投资大,风险大,没人愿意干。

朴正熙只好把国内出色的财阀约到一起,点名要求他们干。

对于财阀,老朴起初其实是不待见的。

上台伊始,朴正熙就罗织罪名,抓了十几个李承晚时期的财阀大佬。

但奈何财阀确实有两把刷子,比如三星总裁李秉喆在日本有很多人脉,可以从日本搞来资金援助。而资金恰恰韩国此时最缺的。

于是渐渐地,朴正熙对财阀的态度也就从压制变成了扶持。

希望通过扶持财阀,发展韩国重工业。而财阀们在创业这方面,干得也确实不赖。

比如1967年,朴正熙看到日本靠着汽车产业挣了大钱。

他便找到现代集团会长郑周永,说兄弟你去搞汽车,我这边提供政策扶持。

郑周永做事很有效率,当年就建立了现代汽车,并从零开始,只用6年时间就推出了现代汽车的第一款车型。

到了80年代中期,现代汽车打入美国市场,仅1986年就售出16万辆,创下汽车业销售奇迹,从而奠定了现代汽车公司在今天的国际地位。

在“一五”和后来的“二五”计划时期,通过这种政府定目标,将项目分配给财阀,然后财阀负责执行的模式,韩国扎实了工业基础。

另外,韩国在这一时期,还搭上了越战这趟快车。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日本在二战后能迅速恢复经济,就是因为朝鲜战争。

1964年,美国全面介入内战,这让朴正熙看到了希望。

既然日本可以靠战争发财,韩国为什么不行?

1966年,当美国深陷越战泥潭,急需要帮手时,朴正熙敏锐地抓住机会,与美国达成合作备忘录——韩国以派兵参加越战为条件,换取美国军工物资的生产和贸易。

随后的几年,韩国出兵30万,可以说是以举国之力帮助美国。

美国也很够意思,除了向韩国提供大量技术和资金援助外,还把越南、乃至中东的基建项目也打包送给了韩国。

靠着大哥赏饭吃,三星、现代等集团旗下的基建公司,趁机走出韩国,在国际上打响名气,使得韩国基建在全球渐渐有了一席之地。

迪拜哈利法塔,由比利时Besix、阿联酋Arabtec和韩国三星联合建造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海湾国家为了报复美国,将原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提高到10美元,猛涨两倍多的油价,瞬间触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这场持续三年的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下降了20%,可谓是伤筋动骨。

但韩国靠着在中东的大量基建项目,不仅没损失,反而大赚了一笔。经济增援率即便是在石油危机时期,也保持在了10%以上。

除了向美国讨订单、讨项目,朴正熙当时还借机向美国请求设立韩国科学技术院所需要的技术援助。

看在打仗卖力的份上,美国帮助韩国建立了高级科学院。

随后,仙童半导体、摩托罗拉等公司在韩国投资建厂,借此机遇,韩国的半导体封装和测试设备业务快速崛起。

美国在韩国的投资,引起了日本的注意。

要论投资韩国,日本比美国早得多。

1965年,日韩签订《日韩基本条约》,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

随后,朴正熙通过放弃对日索赔权,换取日本大量资金扶持。

但韩日合作并不愉快。

一来,日本很抠,始终不愿意向韩国转让先进技术。美国在这方面就大气很多,无偿转让了许多技术和知识产权许可。

二来,70至90年代,日本成为美国在半导体领域最大的威胁。

美国为了打压日本,开始大力扶着韩国。

既然大哥和二哥闹别扭,二哥又抠门,韩国也只能选边站了,全面倒向美国。

1983年,三星建立韩国第一个半导体工厂,美国则在当时为三星提供了无限的技术支持和超过20亿美金的资金援助。

利用美日贸易摩擦这个历史性的机遇,韩国渐渐成为半导体领域的超级大国,对外贸易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当然,这是后话。

1970年代,为了转型做准备,韩国投入大量资金于教育产业上。培养出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年轻人。

80年代韩国大学招生简章

80年代,韩国开始“五五”、“六五”计划,国家建设的重点又转向了技术密集型工业。

韩国政府提出技术立国,从引进技术转向自主研发。

就在这段时间,韩国建立了大批研究所等机构,促进技术研发,发展尖端产业。

而早年培养出的大学生,此时就有了用武之地。

可以想象,当韩国不是那么发达,人均收入还相对不高的时候,却拥有一批素质非常高的劳动力。这就意味着,韩国可以找到素质很高,但是又非常便宜的打工人。

换句话说,这一代廉价大学生,就是韩国在80年代的“人才红利”。

所以,韩国才会继日本之后,成为世界工厂,创造出“汉江奇迹”。

80年代的汉城街头

当然,此时的韩国还是不够强大。

为了让韩国企业安全茁壮的成长,朴正熙还做了两件事。

一是进行一定程度的锁国,对外国商品收取高关税,或者干脆禁止进口,避免韩国大集团遭受外国巨头的碾压,

二是重组韩国的银行,定向给大集团提供低息贷款和信用担保。

为此,财阀们获得的贷款一度超过韩国信贷总量的73%。这导致小企业受到重创,财富进一步向大企业集中。

时间来到1987年,迫于内外压力,时任韩国总统全斗焕通过新宪法,承诺实行总统直选制,韩国也因此结束了军政时代。

在军政时代,由于被朴正熙这号大魔王压着,财阀的威胁还看不出来。

但到了民主选举时期,那就不一样了。

估计是韩国人被之前的军阀给整怕了,所以1987年通过的新宪法,规定总统任期为5年,不得连任。

也就是说,不管总统干得怎么样,反正就是这5年。

严格限制任期,确实不容易出现独裁者。

但这样搞,同时也意味着总统就像走马灯一样,屁股还没坐热就得走人。形不成那种特别强势的政府。

而如此一来,政客与财阀的关系就对调了。

以前是财阀看政客脸色,现在是政客看财阀的脸色。

因为民主选举,本身是一场政治秀,在这个过程中,金钱是政治的母乳。政客没有财阀在背后透支撒钱,别说是当选了,就连露脸的机会都没有。

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你靠人家资助上台,你还好意思制裁人家吗?

1990年,韩国前5大财阀创造出来的产值,占到了韩国GDP的60%。

这些大公司,政府拿它们没办法,就算有人狠心想整顿一下,也不能整太重,毕竟财阀已经与整个韩国的经济深度绑定了。动它们,到头来受伤的还是自己。

利用这种畏首畏尾的心理,财阀们疯狂的扩张,借助金融自由化趋势,尽可能的提高杠杆率,扩展出了一堆子公司,布局一堆不挣钱的项目。

韩国五大财阀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全亚洲,东南亚各国在这场危机中,相继倒下。

当年11月,金融危机吹到了韩国。

论体量,韩国GDP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的总和,理应可以扛下来。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韩国居然一碰就倒了。

由于前几年经济发展过热,彼时的韩国企业,无论是中小公司,还是三星、LG、现代这些巨头,都是举债扩大生产。

要命的是,这些企业在东南亚还有大量投资。

当东南亚国家陷入金融危机后,韩企的投资直接打了水漂,各个是债务缠身。

并且,韩国的债务还比较特殊。

前面说过,朴正熙时代把商业银行收到了政府手里,所以韩国政府是债务的担保人。

但韩国银行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实际是韩国政府从美国、日本的银行或经济组织借来的。

冷战时期,韩国政府对借外债这事,极为大胆。

正所谓你欠银行10万,你是银行孙子。你欠银行10亿,银行是你孙子。

所以当外债达到一定规模后,韩国政府可谓是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可是,97亚洲金融风暴实在太迅猛。

结果当金融危机袭来,日本资本闻到气味,率先逃走,接着是美国资本釜底抽薪,集体逃离韩国,并催促韩国银行还债。

而由于银行都是国有的,银行还不上钱,陷入破产边缘。这就等于政府也要破产。

无奈之下,韩国银行只好停止贷款,优先保政府。

但如此一来,企业的资金链就断裂了,下场只能是破产倒闭。

第一个撑不住的是韩国第二大钢铁企业韩宝钢铁公司。

韩宝集团总会长郑泰守

随着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被推倒,倒闭的企业一个接着一个。

很快,起亚汽车、三美钢铁、韩太集团,也纷纷破产。

望着这一幕,当时的韩国人完全不敢相信。

前一年还有近8%的经济增长率,可一夜之间,汉江奇迹破碎,韩国仿佛要垮掉了。

然而,倒闭潮还只是开始。

1997年底,韩元大跌,一个星期就贬值了一半,这等于是韩国多年发展积攒的财富,硬生生地蒸发掉了一半。

迫于压力,韩国只好求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紧急贷款了580亿美元。

1998年,在经历了一年的经济衰退后,贷款终于开始起作用,韩国经济也走上正轨。

但接受资助也是有代价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来就不是慈善机构,而是一把镰刀,是西方资本收割发展中国家韭菜的镰刀。

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失去了太多东西,不仅三星、现代、SK等集团的大头股份被外国资本控制。这些企业的金融信息也被西方国家随时监督。

某种程度上说,韩国在98年之后,虽然还保留了繁荣,但却失去了主权。

当然,韩国的经济整体底子还是挺硬的。

1998年,金大中当选总统。

上台之后,金大中将未来押到了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

同时,金大中还有意培育了一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

事后看来,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才是未来,金大中押对了法宝。

他培育的一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也促进了韩国经济的活力和多样性。

而韩国通过文化输出,也挣到了数以亿计的dollar。

2001年,韩国还清债务,成为第一个从金融危机走出来的国家。

从2001年至今,靠着电子、芯片、汽车、造船等等产业,韩国人均GDP从90年代的1万美元上升到如今的3.22万美元。

从数据上看,韩国的经济奇迹似乎还在继续。

然而,这些光鲜亮丽的数字背后,韩国却有着发达国家里面最高的自杀率,最低的幸福指数和最长的工作时间。

关于这一点,无须多言,因为在这方面,中韩是何其相似。

2008年,随着曾在现代效力27年的李明博入主青瓦台,低调了10年的财阀们,又开始将触手伸向韩国经济的每一个角落,势力达到了巅峰。

2020年,仅三星集团一家的营收,就超过了韩国GDP的20%。

如果你是个韩国人,那么你可能生在三星的医院,住在三星工程所建的房子里,买着三星保险的各种寿险,穿着三星纺织品子公司生产的衣服,拿着三星电子的手机,吃着三星生物所生产的药片,就连死后也是葬在三星的墓地。

三星的触手,几乎延伸到了韩国的所有支柱产业。

而在社会层面,三星则操弄着韩国的政治与舆论。

对上,三星与青瓦台之间充斥着大量的权钱交易。

对下,三星控制着舆论,三星员工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骂总统,但不能骂老总。否则轻则约谈,重则让你在韩国混不下去。

也难怪,《华尔街邮报》会直接将韩国叫作“三星共和国”。

随着政治、经济被大财阀控制,社会阶级渐渐固化。

为了让自己有更好的前途,许多韩国人不得不加入内卷的行列。

据数据显示,仅首尔地区,补习班就有24284家,而首尔的便利店也才8597家。

补习班居然是便利店的3倍之多。

补习产业如此庞大的背后,是无人不卷的现状。

韩国中学生,凌晨5点就得爬起来上学,上完一天学后,晚上还要自习到11点。

这还没完,“卷王”们还要在补习班再补习到凌晨2点。

在这种氛围下,近95%的韩国学生都有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经历。谁不补习,谁就输在了起跑线。

韩国课外补习班广告

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学,可未来依旧还是独木桥。

由于社会经济被财阀控制,韩国大学生只能挤破头,想办法挤进五大财阀。

即便进入了三星、现代这些大公司,韩国人依旧还得在公司内部继续卷。

因为好的岗位就那么多,不进则退。

这种从出生到入土的内卷,换来了发展红利,助推了经济增长,却同时也牺牲了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幸福。

根据韩国政府的调查,2018年,在韩国9-24岁的年轻人中,有32.6%患有心理障碍。

2019年,韩国全国有2290名学生自杀身亡,其中75%的原因与学业压力有关。

在这种抑郁和焦虑之下,韩国生育率跌到了惊人的0.81。

一般来讲,生育率在2左右,才能保持人口不变,1.5以下就很危险了。

但韩国在高增长的同时,年轻人却都不愿意生孩子,这就不难想象,韩国人所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纵观韩国立国之后的发展史,真真实实印证了一句话: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今天韩国人的无限风光,是前几代韩国人做牛做马换来的。

作为邻居,韩国的昨天与我们的今天,很多惊人的相似性。

而韩国的今天,或许就是我们的明天吧。

3 阅读:77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