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亿甩卖上海地标,贝莱德在怕什么?李嘉诚打包港口贱卖引众怒!

社会大广角 2025-03-31 17:54:40

2025年3月28日,贝莱德计划以9亿元人民币出售其位于上海普陀区的中港汇大厦。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同时也让人们联想到李嘉诚家族近期的港口出售事件。两者的商业行为虽然都属于资产处置,但背后动机和引发的争议却截然不同。

一、贝莱德出售中港汇大厦

中港汇大厦是贝莱德在上海的最后一座大型持有物业,总建筑面积为2.7万平方米,楼高27层。贝莱德以折让34%的价格出售这座物业,反映出其对上海商业地产市场预期的变化。这一折价出售表明,贝莱德可能认为当前市场环境下继续持有该物业的风险较高,因此选择及时止损。

二、贝莱德其他资产处置情况

除了中港汇大厦,贝莱德的另一只基金因未能偿还贷款,将两栋写字楼抵押给了债权人。据消息人士透露,这两栋物业可能以5.8折的价格出售给鼎一投资。这一系列资产处置行为进一步表明,贝莱德正在调整其在中国的商业地产布局,以规避潜在风险。

三、与李嘉诚集团行为对比

贝莱德的资产处置行为主要是为了规避风险和及时止损,而李嘉诚家族的港口出售事件则引发了更大的争议。李嘉诚集团被批评“在商不言商”,在出售过程中未开放招标且排除了中资企业参与的可能性。此外,交易时间与特朗普的相关宣言重合,引发了地缘政治担忧。香港《大公报》及前任特首梁振英也批评其忽视国家利益,港府甚至可能动用法律手段叫停交易。

四、贝莱德对中国市场的态度

尽管贝莱德在商业地产领域表现出退出的倾向,但它并未完全放弃中国市场。根据2025年3月的报告,贝莱德适度增持了中国股票,尤其是在科技领域。贝莱德认为,人工智能等创新将推动中国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潜力仍持乐观态度。

五、结语

商业行为固然需要以利益为导向,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商业行为也应考虑“大义”的框架。无论是贝莱德还是李嘉诚集团,都应慎重对待涉及国家利益的交易,以维护更广泛的公共利益。希望相关方能够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这些交易,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和风险。

0 阅读:336

社会大广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