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阿赖耶识是什么?是否就是灵魂不灭?

人生这出戏 2025-01-07 16:54:29

首先在中国没有灵魂不灭的这个问题,可能西方神学或神秘学有所涉及,但纵贯中国文化是没有这个问题的。

从佛教众生皆可成佛,到儒家人人皆可为尧舜,再到道家的真人、仙人,无一涉及灵魂不灭。

讲得直白点就是灵魂不灭格局还是小了,仍旧是限制。

而儒释道三家殊途同归:儒家成圣、佛家成佛、道家成仙,全部是超脱。

这里超脱的意思是:超越并解脱的,但严格讲也不离人间(这里是头脑最难理解的,是个诡辞)

,也就是跳出人间的范畴,活在绝对的层面,但又不离人间。

是就着人间的因果、时-空来成圣、成佛、成仙。

佛教的大乘菩萨道,儒家的道德实践、良知教等都是如此。

这个绝对的层面你可以称为:一体、本体、本心、临在、道、或者空。

回到灵魂不灭,它还有个不变的主体在一遍一遍的来,又一遍一遍的走,还是有来有去,仍旧是轮回、无常。

但绝对的层面没有来去,但哪里又都在,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更谈不到从哪来。

因为它是我们所有人的本质,本来就是快乐(这里的快乐不同于人间依赖物质产生的快乐,是内在不依赖任何条件成立的快乐)、自由的。

没有这个本质——思维不会产生,也就没有念头,它是在思维念头升起之前就存在的。

阿赖耶识也一样,佛教中阿赖耶识称为第八识,前七识分别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

末那识是我根,这个我是“小我”——业力系统、习气系统的我,是相对的我、有局限的我,人生的痛苦也从这里来。

而第八识阿赖耶识是这一切法的根源,也就是依因待缘而起的人生、宇宙这些缘起法都可统摄入阿赖耶识,所以阿赖耶识仍属于相对的层面。

但谈到这些名相每一种教都有很多,也不用太在意这些名词的严格区分,比如这里阿赖耶识系统之后更进一步的如来藏系统,再到后期天台宗圆教都是将自己的说教更完备。

但我们都知道寻找人生的意义,或者活出自由、自在的本质,虽然要建立一些这样的名相为自己打一个基础,但更多的是拿自己去体会、领悟。

借助知识,再挪开知识。

就像禅宗经常提点:“若非当下,何时?”、或者竖起一根手指问:“当下缺什么?”。

或者问:现在正在想、在思考的是谁?答案是:我。那么我是谁?

经过这样的反问是没有答案的,但恰是此刻你回到了当下,离开了念头和思维的无意识世界,回到了自主意识。

1 阅读:62
评论列表
  • 2025-01-17 09:00

    释迦出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唯我称尊。禅者闻道:惜吾时不在傍,则一棒击之,投之狗食,图天下耳根清净。

人生这出戏

简介:分享修心体会,聚焦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