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成先生:禅者的用心处

阳了了 2025-01-26 06:00:36

前几天,云门寺出去的一位师父打电话给我:“冯老师,你在云门寺,一定要请老和尚演法啊!请他讲《地藏经》啊!”我说:“为什么要请老和尚讲《地藏经》?”他说:“他是地藏王菩萨嘛!”

我说:“别胡说,地藏王菩萨在地狱里呢!”他说:“你才胡说!地藏王菩萨怎么会在地狱里面呢?”我说:“地藏王菩萨自己说的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萨不会骗众生,不会到天上、到极乐世界去享福,对不对?”

他说了半天说不清楚:“算了,不跟你说了。不过,你一定要请老和尚开示。”我说:“我跟老和尚在一块儿最多聊点家常,经常是无话可说的。”

老和尚平常见很多人,包括身边的侍者、明向大和尚、寺里的执事,除了谈点工作,不多话,不多语,没什么可说的,真正叫无话可说。

但就在这无话可说里面,我们就要通消息,就要看到无话可说的后面,还有个东西在里面,还有个秘密在里面。当然,这个秘密对会的人来说,也不是秘密。总之,我们要自具法眼,要看到这个后面的因果,要看到这个里面的无上佛法、无上禅机。

“到这里,作么生请益?”到了这个地方,我们如何向老和尚、老菩萨请开示呢?“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惶。”为什么赵州老和尚说“佛之一字,永不喜闻,念佛一声,漱口三天?”

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他是看见这些学佛的人,一肚皮经论、一肚皮佛法,还陷在“佛所说法”的圈子里面原地踏步,还没有跳出来进入“即非佛法”的地带。你如果不再被这个“佛”字搞得拖泥带水,不再被这个“禅”字弄得满面惭惶,那么,你就出来了,你就从“佛所说法”进入到了“即非佛法”的境界。然后,你才知道“是名佛法”。那个时候,念个“佛”字、念个“禅”字,理所当然是口吐金莲、眉生毫光,多光辉啊!

所以,我们要看到这个次第,要把这个感觉翻过来、覆过去地体会,一定不要让自己拖泥带水,一定不要让自己满面惭惶。

“久参上士不待言之,后学初机直须究取。”对在座久参、老参们,这里一说,大家相视一笑,心心相印。

当年虚云老和尚到云南腾冲,看到有个老比丘在修路,就上去打招呼。但那个老比丘根本不理他,只管自己运土修路。虚云老和尚想,哎,这人太怪!你修路,我也陪着你修路;你打坐,我也陪你打坐;你弄饭,我也陪你弄饭。你把饭弄熟了,我就拿碗弄一点,大家吃。干了半年,那人才问他:“你这位师父不错啊,哪里来的?”

虚老说:“我是高旻寺来的。”“我也从高旻寺来的。”“你是哪年去的?”“我是那年去的。”“哎哟!我也是那年去的。”“你在哪个寮房?”“哦!我也是那个寮房。”结果问清楚了,他们一起住了多久?一起住了三年,居然互相不相识!这个就是禅者的用心处。

所以,“久参上士自不待言”,用不着多说话的,但是,“后学初机直须究取”,我们后学的人就要恭请善知识开示,还是需要在心意识参。等到了心意识参毕业了以后,我们就要离心意识参了。所以,我们说参禅打坐、学经学教还是有次第、有基础的。就像社会上的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硕士生、博士生,最后自己当老师,这个过程要完成的,不完成就不圆满。

但是,这里的风光和我们的目的一定不能忘记。我们到寺院里面来干什么?我们到禅宗祖庭来干什么?我们的定位就是破参,就是明心见性,绝不能把这个放松,不能把这个忘记。

0 阅读:1

阳了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