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软着陆?或是中产被平均?【文案】

见史简谈天下事 2024-01-10 16:16:29

美国经济可能已经实现软着陆的背后,或许还隐藏着一个美国中产返贫愈加严重的客观趋势。

先说结论,美国财长耶伦根据美国的薪资数据,判定截止2023年12月,美国平均时薪上升4.1%,加上经济学家预测的美国消费通胀率仅为3.2%,由于薪资涨幅已经超过了物价涨幅,所以耶伦才认为,美国的经济可能已经实现了软着陆。

但是这里面平均时薪上升4.1%的数据,其实是用美国富裕阶层的总资产上升比重,拉高了中产的均值。所以实际上,美国中产阶层的平均时薪,其实并没有达到上升4.1%的程度。

综合新华社的信息,美国商务部11月29日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5.2%,较首次预估数据上调了0.3个百分点。

宏观方面,看起来一切都是岁月静好,这些数据也没啥问题。

但是美国的社会现实,却仿佛并不是这个样子。

援引新华社信息,美国2023年度报告显示,美国现阶段无家可归者人数,超65万人,创2007年开始统计这一数据以来的新高。

与此同时,美国通胀下降好于预期的结果背后,并不是消费数据的上升,而是大量消费者开始节衣缩食,缩减开支。

再有就是美国的信用卡欠款余额,于2023年第三季度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信用卡逾期比例,也从一季度的6.5%,上升到了三季度的8%,为近十余年的最高水平。

而且这个结果,还是建立在美国持续加息,以至于美国人民借贷成本也在不断上升的背景之下。相关数据表明,截止2023年9月,美国信用卡的平均利率,已经超过了20%,为3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按理说,在借贷成本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不论是消费还是投资,多少都会主观的去克制一下,整体风向会比较倾向于储蓄,美国有大量消费者,开始缩减开支,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但是结果,却是在借贷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美国居民信用卡欠款以及逾期数据,反而越来越高。近51%的借款人,无法每月还清全部余额,而是选择让债务滚动到下一个月,产生利息。

美国个人储蓄数据,也是下降的,截止2023年11月,美国个人储蓄率,为4.1%,相较2023年的5月峰值,下降了1.2%。

如果简单概括一下,那就是宏观层面,数据好于预期,但是微观层面,相当一部分美国人民的消费信心以及消费能力,其实是下降的。

既然是下降的,那就足以说明,耶伦口中的这个所谓软着陆,可能就存在着不小的水分了,大概率有相当一部分美国人,薪资涨幅并未达到上升4.1%的程度,而且这个比重不小。

只不过是被另外一部分涨幅远超这个数据的群体,给平均了。

这里其实还挺有意思的,光看前面说的,大家会不会觉得应该就是那些低收入群体被平均了。毕竟从就业上来说,中产的就业,普遍都是以稳定为前提,如果就业稳定,那么薪资上涨速度,往往也就相对较为稳定。

再加上美国低收入家庭,在食品、能源以及住房等消费项目上,普遍占比较大。

而这些项目里面,尤其以食品以及能源,比较容易受通胀影响,产生不小的波动,且高于平均水平。

所以正常来说,通胀的时候,比较容易受到冲击的,也基本都是个人储蓄相对较少的低收入群体。

但事实上,美国低收入群体所受到的冲击,严格来说并不大。

综合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同一时期,美国收入最低和收入最高群体的家庭,收入增长均快于物价上涨速度。

反而是美国中产,薪资增长速度要低于物价的上涨速度。

说白了,就是美国的中产阶层,才是被平均的那个群体。

刚开始我还纳闷,为什么美国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速度,反而快于物价上涨速度,但后来仔细一想,应该是跟美国的救济补助等公共政策有点关系。

而且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低收入群体占比,本来就不大,如果从保证社会秩序稳定的角度来看,只需要给美国低收入群体一点点的福利,就可以最大化的维持社会治安的稳定,相对来说,还是很划算的。

那么问题来了。

截止2021年,美国社会年收入在2.7万美元到14.1万美元区间的中产家庭,占比近60%的中产家庭,为什么会成为被平均的那一个群体,美国中产家庭收入增长速度,低于物价上涨速度,又意味着什么?

其实很简单,一个社会60%的家庭,收入增长速度低于物价上涨速度,这就已经是很严重的通胀问题了。

换句话说,在美国起码有60%的家庭,收入增长速度,达不到耶伦口中所说的美国平均时薪上升4.1%的那个标准。相当于美国60%左右的家庭,实际工资其实是下降的。

那么截止2023年12月中旬,全美超50万人参与罢工,远高于往年同期水平的罢工数据,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这还只是占比,说的只是收入增长数据。

如果我们再给这上面加一个条件。也就是美国中产阶层的总资产数据。

按常理来说,一个占比60%的消费群体,妥妥的社会消费主力没错了。但是根据美联储的统计数据,在美国,这60%左右的中产阶层总资产,全部加到一起,也只占了美国人全部财富的26.6%。

这个占比,甚至还比不上美国前1%富裕家庭的总资产,人家好歹还高达27%呢。

如果算上美国的全部富裕家庭,我这里没有找到最新的数据,找到的是2019年的,截止2019年,美国富裕家庭占比,约占总人口比例的20%。

那么综合美联储数据,美国这近20%左右的富裕家庭,拥有整个美国70%的财富。

换句话说,也就是人口占比近80%的美国中低收入群体,总资产占比仅仅只有30%左右。

我这里之所以要把低收入群体也算上,是因为低收入群体的家庭收入增长速度,虽然高于物价上涨速度,但也只是收入增长速度,不代表就可以通过这个收入增长摆脱低收入群体的定位。

更何况这个增长速度,里面还有相当一部分,甚至绝大部分,并非低收入群体自身劳动所得,而是社会福利,或者说的难听一点,只是美国用来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产物。

而中产家庭收入增长的被平均,则意味着目前的美国,宏观数据的背后,隐藏的其实是愈加明朗的中产返贫趋势,以及愈加明显的社会贫富差距。

而且2011年,美国房地产资产的44%,都还属于中产家庭所有,但是截止2021年,美国中产家庭的房地产资产,就只剩下了38%。

综合我前面说的,截止2023年11月,美国个人储蓄率,为4.1%,相较2023年的5月峰值,下降了1.2%,以及美国的信用卡欠款余额,于2023年第三季度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信用卡逾期比例,也从一季度的6.5%,上升到了三季度的8%。

就在这种逾期比例越来越高的趋势下,同时还伴随着那高达20%的利率。

如果这个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大家觉得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反正大概率,并非美国财长耶伦口中所说的所谓的软着陆。

虽然我自己本身,也并不清楚美国未来可能会发展成什么模样。

但是这个情景,莫名让我想到了我们古代历史上的土地兼并。

什么是土地兼并呀,简单来说,就是大地主想方设法的利用各种手段,巧取豪夺,将人民手中的土地集中到自己的手上,而原本拥有土地的人民,则因为土地的丧失而被迫沦为佃农,或者背井离乡,另谋出路。

套用到美国的身上,其实也就是把土地换成资源,甚至都不用换,就像我前面说的美国中产阶层房产缩水的例子。

虽然不能说一模一样,但是严格来说,两者的区别并不算大。

那么按照我们古代历史的惯例,当一个朝代土地兼并矛盾逐渐开始激化的时候,一般会有两种矛盾较为突出,一种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另一种是政权与地主的矛盾。

同时衍生两种结果,而且几乎无一例外,比如前者,那就是农民战争爆发的风险,如果是后者,那就是政权可能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进而想办法缓解这个问题。

如果缓解不了,那么这个问题就会进一步的激化,直到出现前面那个结果,也就是农民战争的爆发。

当然,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再加上美国的社会体系,自两战以来,就已经跟他们的经济体系高度绑定,说白了就是为那一小部分资本巨头服务的。

所以指望美国去切实有效的推行相关法案,然后去想办法缓解这个问题,对美国来说,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么就只剩下了前面那个结果。

再加上这次利益受损的群体,还是美国的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一旦美国中产返贫的比重过大,那么也就相当于美国过去苦心营造的纺锤形社会结构,依赖中产对资本的附庸属性维持社会稳定的格局,就有了被打破的可能,那么这个矛盾激化的风险,也就有了进一步上升的可能性。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并不会那么快,美国也不可能坐以待毙,就算没办法彻底解决,势必也会想方设法的拖延时间,就看美国能不能在矛盾激化之前,想到什么有效的解决办法。

反正就我自己来说,如果有办法,那就只有对外扩张,如果是过去的美国,或许还能在这条路上多走几步,但是以美国目前的状态,说实话,想走这条路,其实还是挺难的。

更别说土地兼并亦或者资本的无序扩张,为什么能成为人类社会的毒瘤呀。

完全可以说,我们的古代史,同时还是一部各种想方设法抑制土地兼并的历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民斗争了几千年,更别说美国,等到了2026年,刚好建国250年的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一个向土地兼并亦或者资本的无序扩张妥协的国家,就凭那轻飘飘的一句软着陆,几串数据,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吗?

我这么说吧,如果美国真的能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咱都不要求那么高,就美国目前这个经济背景,如果真的能做到将这4.1%的薪资上升速度,落实到美国的每一个人,而不是数据的平均,那我都愿意称他为人类灯塔。

起码目前能明显看到的美国中产返贫的问题没有了呀。或者说,能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切实的看到,美国虽然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为资本服务,但是它也切实做到了让利于民,而不是将无数的美国人,当成了随时可以收割的韭菜。

【完】

0 阅读:29

见史简谈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