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如何影响中美关系建设?

见史简谈天下事 2023-12-02 11:47:17

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于当地时间11月29日,在美国家中去世,享年100岁。

他的最后一次访华,定格在了2023年7月,援引央视网的信息,当时的会面细节,曾提到过一句话,美国的对华政策,需要基辛格式的外交智慧,需要尼克松式的政治勇气。

基辛格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虽然代表的是美国的利益,但是他始终都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世界秩序,美国也不可能实现其国家利益。

毕竟这个世界,美国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这个世界,是美国的一部分。

正如2018年,在美国参议院的一次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基辛格再度强调,中国的崛起是政策和历史的必然,不计代价阻止大国间的直接对抗,才是这个世界运转的底线,以他的理解,一个两大强权对抗的世界,是不会让人类得利的,只会全盘皆输。

所以他一直反对美国对中国建立包围网,也不赞成美国以中美关系为核心外交政策。

正是这种看似平常,但在美国目前的政治场,却显得莫名有点格格不入的视角,造就了美国一代传奇政客。

或许美国其他政客,也觉得自己是在维护美国的利益,但是实际上,却是以一种极为傲慢的态度,认为现有的世界秩序,是由美国所主导,自然,这个世界,也应该由美国主导。

结果就导致美国政客看问题的时候,往往想的不是如何让这个世界更好的发展,而是如何让美国更好的发展,因为从客观上来说,如果世界想要发展的好,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必然会经历一个发展的过程。

但是在美国其他政客的眼中,自己是这个世界秩序的主导,其他国家发展起来了,弱化了美国的影响力,那美国还怎么主导世界。

所以对美国其他政客来说,他们在制定相关策略的时候,不自觉的就成了一个想方设法阻止其他国家发展,然后让美国独自发展的局面。

比如2019年,美国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场人工智能会议上,美国政客在谈论人工智能研发进展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多方合作,更好的让人工智能服务于社会,而是认为无论哪个国家利用人工智能,都将在战场上拥有决定性的优势。

这个优势,对美国来说,就是在威胁美国的主导地位。

所以无论如何,如果美国做不到在人工智能上的领先优势,那么对美国来说,需要做的,就不是加快人工智能的开发进程,而是打压。

我个人感觉,这些美国政客,其实是太害怕了,他们害怕自己的主导地位丢失,但是美国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又让美国弊病缠身,尾大不掉,让美国没办法加速发展的进程。

所以他们就选择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既然发展缓慢,那就凭借自己仅存的那点摇摇欲坠的优势,去打压其他国家,只要其他国家发展不起来,那这个世界,就依旧还是由美国所主导。

参考美国对于拉美地区的影响,这里咱们都不提美国曾经为了加深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而搞得一系列国家恐怖主义活动,以及各种文化形式的影响、政治形式的介入,军事形式的威胁。

就说美国在拉美地区向来所秉持的自由贸易经济合作政策。

这里可以参考美国主导构建的各种各样的自由贸易区,比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中美自由贸易区、以及美洲自由贸易区等等。

综合这些自贸区协议的内容,美国对于自由贸易的定义,虽然表面上一直在强调为了消除或降低所有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促进经济一体化,加速弱势国家的发展。

可是结果呢?

自由贸易这个概念早在16世纪就出现了,美国在拉美地区搞自由贸易的历史,相对来说也并不短了,拉美地区国家个顶个不说版图的大小,土地上面的资源,其实还是不少的,甚至还有不少国家,在一些特定的资源上,还可以挤进世界前列。

但是截止目前,拉美地区国家,大家可曾见过哪个国家,是正儿八经的发达国家?

拉美地区哪个国家,哪个国家的工业体系,是发展的相对比较好的?

就算不看贫困率、不看经济、不看数据,单纯的看电影,相信大家也能够明显的感觉到,但凡有提到拉美国家的,大部分都免不了会给人一种贫困、落后的感觉。

为什么?

因为自由贸易,西方发达国家廉价工业品的涌入,让这些国家的工业体系压根就发展不起来,稍微反抗一下,面临的就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制裁,甚至政治军事上的介入和干预。

这哪里还算得上自由贸易,跟强买强卖又有什么区别。

结果就导致拉美地区国家,绝大部分,都是农产品或者原材料出口大国,经济数据,贫困数据,各种社会问题,基本都不怎么好看。

真正的获利者,只有美国等西方国家。

当然,我不是说自由贸易不好,只是觉得如果真的想多方合作,共同发展,那么自由贸易,势必就需要以对等为前提,美国所主导的自由贸易,起码就拉美地区来说,明摆着不对等。

很明显,当美国感觉自己受到了威胁,开始凭借自己仅存的那点摇摇欲坠的优势,去打压其他国家的时候,一方面,对抗的消耗,会拖慢美国的发展节奏,另一方面,对抗的结果,甚至可能让弱势一方的社会发展进程,陷入持续的低迷,严重者,甚至可能是持续的衰退。

人类社会的发展节奏,也就有了中断的可能。

回归主题。

正如基辛格所说,人类社会还没有准备好应对人工智能将给世界秩序带来的颠覆性的改变,留给中美,找到正确相处之道的时间,也不多了。

其中的原因,正如我前面所说,正是因为美国内部的相当一部分政客,在看到国家问题或者世界问题的时候,秉持的往往都不是发展的眼光,而是一个凝固的、静态的视角。

因为对世界主导者地位可能丢失的恐慌,让他们忽略了世界所有国家友好合作,共同发展所可能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巨大改变,甚至莫名有点拒绝发展,仇视发展的味道。

看看当下的世界局势,太明显了,俄乌冲突,因为美国的介入而起,还是因为美国的介入,迟迟无法结束。

巴以冲突,因为美国的参与,矛盾迟迟无法调和,甚至愈演愈烈,从过去到现在,已经发生了五次中东战争,每一次的背后,几乎都有美国的参与和支持。

目前处于停火不停战阶段的这一轮巴以冲突,还是跟美国有关,虽然美国表面上扮演的是一个从中斡旋调停的角色,好像跟美国没啥关系,但是从美国在联合国一次次为以色列行使否决权,支持以色列的态度,以及支持暂时停火,但是又反对正式停火的态度,明显可以看出来,美国的参与,早已是板上钉钉。

还有前段时间非洲的那一波,以及亚太地区一直都在持续的围堵、封锁、双标行为以及活动。

不论是哪个地区,就好像但凡有美国的介入和参与,那这块地区,跟和平的距离,就可能越来越远。

现在我们再看基辛格的政治视角,他的视角,虽然也是以美国利益为主导,但是他坚定的认为,美国也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想要更好的发展,必然就需要优先选择友好合作。

回顾基辛格的一生,他的第一次访华,其实是一次秘密访华,这个是因为当时的美国,在意识形态上,一直视我们为竞争对手。但是受冷战因素影响,以及1971年的美国,受越南战争影响,处境其实并不怎么好过。

白宫会议记录显示,尼克松在上任的第一天,就已经开始了建立与中国联系渠道的进程。

所以也就有了1971年7月,当时还是尼克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活动,为1972年尼克松的访华,做了铺垫。

所以才有了1972年2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基辛格的陪同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华进程。

这次访华,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华,也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当时被认为是对抗状态的国家。

也正是这次访华,结束了两个国家长达25年相互隔绝的历史,按照尼克松的说法,他认为这次行程,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结合央视网的信息,半个世纪以来,中美关系有起伏,有波折,现在更是不乏一些美国政客,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但是两国民间往来,却是别样的温度,截止7月下旬,中国和美国已经建立284对有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双边贸易额,也早已经是建交初期的200多倍。

民间交流的密切,民间交流的成果,证明了基辛格所秉持的反对美国对中国建立包围网,拒绝对抗,主张合作的态度,是正确的,同时也足以证明,秉持发展的态度,不论对美国,还是对中国,亦或者对这个世界,才是一个重要且正确的态度。

这也是基辛格,为什么会被认为是中国的老朋友,并不单纯是因为他的上百次访华,而是他的态度和主张,明确了什么叫不图小利,心怀大义。

【完】

0 阅读:0

见史简谈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