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碎花围裙的林姨正站在料理台前,手腕轻转,竹制蒸笼里粉白的山药糕氤氲着热气。她鬓角别着栀子花发簪,围裙上深浅不一的蓝印花纹随动作流淌,恍若宣纸上晕染的水墨。
灶台左侧的青瓷碗碟码放整齐,右侧的磨豆机正发出低鸣,研磨出醇香的黄豆粉。林姨的指尖抚过铸铁锅上的云纹,舀起一勺琥珀色的桂花蜜,缓缓浇在刚出锅的糯米糍上。窗外爬山虎的影子在她侧脸摇曳,斑驳光影中,那双布满细纹的眼眸漾着温柔的涟漪——那是四十年如一日照料三代人饭食的沉淀。
蒸笼开阖间,她转身从藤编篮里取出洗净的樱桃番茄,水珠顺着鲜红果皮滚落,在木砧板上敲出清脆声响。橱柜里整排玻璃罐映着晨光,腌制的梅子泛着润泽的光泽,腊肠在竹编架上滴落晶亮油星。此刻的厨房不仅是烟火场所,更似被时光打磨的私房博物馆,每个器物都镌刻着"家"的温度。
当第一缕阳光穿过纱窗,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灶台上的砂锅咕嘟作响,蒸汽在玻璃窗上凝成水雾。林姨哼着闽南小调擦擦手,鬓角栀子花随动作轻颤,恍惚间竟似画中走出的灶神娘娘,将寻常岁月熬煮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