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明朝的阉祸始于明成祖朱棣?朱棣哪里做错了?

历史其实很简单 2019-11-01 21:19:20

明朝的灭亡和宦官有着莫大的关系,英宗时候的王振,宪宗时候的汪直,武宗时候的刘瑾,熹宗年间的魏忠贤,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阉。明朝的阉祸是明朝灭亡的一大原因,那么明朝的阉祸从何而起,又是如何发展成不可收拾的事态的?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主题。

根据《明史·刑法志》的记载:锦衣卫之狱,太祖尝用之,后已禁止,其复用在永乐时。永乐皇帝朱棣不仅复用了锦衣卫,还设立了东厂。朱元璋是一位目光长远的开国皇帝,他深知历朝历代宦官干政带来的苦果,所以一向对宦官非常提防,他有很多诏谕都能显示他的这一用心,比如他曾定下“内臣不许读书识字”的规矩,也曾在宫门外立了一块“内臣禁止预政”的铁碑。但是,这一切都被他的子孙们给破坏了。

最先破坏朱元璋定下的规矩的人是朱棣。《明史·宦官传》记载:“建文帝嗣位,御内官益严。”朱允炆是个好皇孙,严格遵守着他皇爷爷的规矩,但是,他并没有成就,很快他叔叔朱棣就打到了江北一带,“内臣多逃入其军,漏朝廷虚实”。可以说,宦官们对朱棣是有功劳的,朱棣因此开始重用阉人,尽坏太祖成宪。

朱棣重用阉人,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得国不正”,朱棣此人虽然雄才大略,但是往往失于过于残酷,无论是诛杀方孝孺十族还是惨烈的“瓜蔓抄”,都能看出朱棣的狠辣。朱棣靠篡弑即位,这在古代是最大的恶,如果想消除这个恶,就一定会干出一番倒行逆施的事情,朱棣即位不正,这一点可以说是他任用宦官的最大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阉人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他们不会被朝臣真正接受,而他们又是皇帝的贴身秘书,用阉人去监视朝廷官员再合适不过了。

孟森教授认为,“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始”。在朱棣任用的宦官中,最有名的是就是下西洋的郑和,除此之外还有马琪、马靖、王安、李兴等人。仅举一例就能说明朱棣这种做法的危害,《安南传》记载:永乐15年,中官马琪以采办的身份到达了交趾,马琪当然不仅负责采办,还有监视之责,这个马琪在安南“大索境内珍宝,人情骚动,桀黠这鼓煽之,大军甫还,即并起为乱。”宦官激起民愤,安南反叛不断,最后导致明朝不得不从安南撤军,越南从此结束了最后一次北属时期。

朱棣之后,仁宣二宗并未抑制宦官,反而有放纵之嫌。宣宗去世前将儿子英宗托付给了三杨和太后,太后本想处死王振,无奈英宗跪下为他说情,三杨也跪下说情,所以王振得以幸免,此后王振越来越显贵,太后死后,王振彻底失去了限制,正统七年太后死,王振移除了宫门外内臣不得干政的铁碑,此后遂有土木堡之变。后来英宗夺门复辟,依旧对害得他被俘的王振念念不忘,他不仅恢复了王振的官位,还以香木刻了他的身形,并且为其招魂下葬。英宗执迷不悟固然令人叹惋,但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秘书帮”的巨大威力。

明代宦官之祸始于朱棣,终结于朱由检,巨阉们数十年一兴,遗祸无穷,最后明朝灭亡的时候,崇祯皇帝妻离子散,众叛亲离,大臣们都走光了,身边只剩了一个太监王承恩陪伴,这实在讽刺。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