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7次受毛主席接见,3次找周总理辞官,76年被免职,回乡卖起冰棒

猪猪猪讲段儿 2025-04-22 09:55:44

顾阿桃这个名字,现在听起来可能让不少人觉得不太熟悉。

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会儿,顾阿桃因为活学活用主席的书,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火遍了全国,真是风光无限好啊。

有个农村妇女,大字不识几个,却意外地多次被叫去北京看国庆庆典,总共7回受到毛主席的当面接待,一下子就成了个大名鼎鼎的“政治红人”。

【“活学活用”的模范人物】

六十年代中那会儿,林总在军队里头头一个提出来要“灵活学习、实际应用”毛主席的书。没多久,全国上下就刮起了一阵学习的风。叶群呢,也跟着林总的步伐,自己跑到江苏太仓沙溪公社的洪泾大队,找了个叫顾阿桃的妇女,打算把她树成个榜样。

顾阿桃,1914年来到这个世界,她就是太仓沙溪公社里一个平平常常的农家妇女。

她从小命运坎坷,爸爸很早就离开了人世,八岁那年,妈妈就把她送到了利泰纱厂,开始过起了跟“包身工”没啥两样的苦日子。

12岁那年,我妈因为生病走了,家里没了依靠,顾阿桃我只能去给人当童养媳,帮忙养家。后来新中国成立了,但我们家还是过得紧紧张张的,手头总是不宽裕。

顾阿桃老实又能干,还特别会说话,记忆力更是好得不得了。

叶群觉得顾阿桃经历了很多苦难,是个值得栽培的人,所以就给她安排了辅导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耐心给她讲解像《毛主席语录》这样的书籍。

但是,一个已经过了半百、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大婶,得背文章还得上台讲话,这挑战可真不小啊。

后来顾阿桃见到谁都会聊起:“那段日子,我吃饭都没滋味,晚上也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老是惦记着怕记不住、讲不明白,一整天都紧绷着神经,整个人都恍恍惚惚的。”

经过叶群的一番苦心运作,顾阿桃真的被好好包装了一番,成了学习并应用毛主席著作的典范。从那以后,她可算是风光无限,到处去巡回演讲,名字也经常出现在报纸和广播里。

1966年10月1号那天,顾阿桃有幸上了天安门城楼,跟毛主席见了面,俩人还聊了好一阵子。到了第二天,全国各大报纸都抢着登她跟毛主席握手的那张照片。

顾阿桃压根儿没想过,她一个连字都不认识的村里婆姨,不光见到了大领导,还混进了共产党,更是一步步往上升,最后当上了江苏省革委会的常委。搁现在说来,这事儿简直就跟神话似的,让人不敢相信。

打那以后,顾阿桃就跟普通人的安稳日子彻底拜拜了。

到太仓洪泾这儿来瞧热闹的人可真不少,不光有全国各地的记者朋友,还有从北京、上海、广州赶来的干部和老百姓。人多的时候,一天能有六七千人过来参观呢。

顾阿桃心里清楚,自己本事不够,挑不起大梁。在九大开之前,有人想让她当中央委员。她琢磨再三,干脆给周总理打了三次电话,直接说自己干不了,这才算是把“官”给辞了。

【回归农民本色】

1976年,那场荒诞得像戏一样的事情总算是结束了。林、江两个团伙垮台后,顾阿桃总算是脚踏实地了,回到了平凡的日子里,在老家重新过上了普通人的简单生活。

家乡的人们都明白这位老太太的处境,晓得她只是被那些大公司给耍了,所以大伙儿对她也没啥过火的行为。

没过多久,顾阿桃老夫妻俩接手了一片自家的田地,一到农活不忙的时候,他们就挑起担子,装上木箱子,开始走街串巷卖冰棒。村里人还是跟往常一样,热情地称呼她为“顾妈妈”。

顾阿桃最高兴的事儿,就是当地政府对他们特别关照。政府帮忙建了砖瓦房,每个月还发生活费补贴,这样他们夫妻俩就能好好享受晚年了。

现在这时候,又有人冲着太仓沙溪那位特殊年代的风头人物的名声来了,想采访她。但顾阿桃真的是累坏了。她直接说了,她不欢迎那些作家和记者来采访,也不想家里人被更多事和人给搅和。

大家对此都挺能体谅的,毕竟她这么多年来历经波折,按她自己的说法,就像是“一张用过的桌布,酸甜苦辣啥味儿都沾过了”。

顾阿桃,一个从田埂上摸爬滚打起来的农家妇女,经历了大半辈子的风吹雨打,眼下啊,是时候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了。

说到过去的事儿,顾阿桃还是说,她心里头一直向着党,向着毛主席,向着社会主义。她说:“瞧瞧现在,国家搞改革开放,沙溪这地方变得这么样儿,我打心底里高兴。”

1998年,顾阿桃老人离世,享年84岁。她这一辈子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说到底,就是那个特殊年代特有的事情。

0 阅读:12

猪猪猪讲段儿

简介: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