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商业圈又因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港口业务出售交易热闹起来。作为买方的贝莱德 - TiL 财团近日首次公开回应这件交易,李嘉诚的长和面对争议一直保持沉默至今,这背后究竟是何缘由?交易又将走向何方呢?

3 月 4 日,长和发布公告,打算把旗下港口业务卖给美国贝莱德集团牵头的买方财团 —— 贝莱德 - TiL 财团,价格高达 227.65 亿美元。财团由贝莱德、GIP 和 TiL 组成,交易覆盖 23 国 43 个港口资产权益,其中就有巴拿马运河关键节点的两大港口。巴拿马运河每年承载约 6% 的国际贸易货运量,中国商船货运量在相关港口贸易量中占比 21%,交易自开始便备受关注。

3 月 31 日,贝莱德主席拉里·芬克在周年股东函中打破沉默,称此次交易是地标式举措,全球每 20 个货柜就有一个会途经这些港口。还介绍了合作方,并提及收购 GIP 能提升基础设施运营效率,畅想交易完成后将拥有约 100 个港口的投资组合。
长和保持沉默,或许是出于多方面考量。一方面,监管审查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长和难以贸然发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表明要依法审查,长和需要等待审查结果,避免过早表态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交易本身复杂,涉及多方利益博弈,长和可能在权衡各种利弊关系,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贸然发言可能影响谈判进程。

与长和的沉默不同,外界反应强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要依法审查,外交部反对经济胁迫行为。香港各界也发声支持审查,相关媒体质疑交易性质,港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纷纷表态。摩根大通则称交易磋商期至 7 月 27 日,因地缘政治延迟签约并不稀奇。
从法律上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此次交易构成经营者集中,若参与方在中国境内营业额达标,就需向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申报。
这件事最终走向存在多种可能。一是交易在审查通过后正常进行;二是根据审查意见,对交易内容进行修改,比如缩小交易范围或调整合作方角色;三是因审查不通过或其他原因,交易彻底取消;四是长和将港口资产卖给其他买家。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持续关注,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看法 。
第一种可能不会出现,学美帝以牙还牙,随便找个借口或者是以替在威胁国家安全阻止交易
中国的败类香港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