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我画的三幅《龙》作品,曾搭载‘神舟九号’飞船遨游太空。”近期,笔者有幸去南京市浦口髡松堂拜访中国画龙人、著名山水画家王永顺,翻看他一本本画集,纵观他50多年的绘画创作,一幅幅雄壮秀丽的山水、一幅幅飞龙在天的奇景,令人拍案叫绝。
潜心临摹见真功
1959年,王永顺出生在金陵,自幼生活在秦淮河畔,行走于六朝烟雨之间,沉浸在金陵历史典故传说轶事中,尤喜爱绘画。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常在居于堂子街古建筑内的同学家里写作业,得以看到墙上太平天国壁画,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立志学画,记录金陵胜景,抒发豪情壮志。
放学之余,他游遍金陵很多名胜古迹,静心写生,并刻苦临摹画本,但凡接触到古旧画本,他无所不临。偶得数页《芥子园画谱》残纸,如获至宝;20世纪70代中期,更有幸获宋文治所赠《萧尺木太平山水全图》《雁荡山全图》木刻版画两册,从中获得了创作灵感,也由此种下了以绘画方式表达家乡风物情缘的根。
王永顺的山水画之所以能达到如此境界,因他在金陵山水与古今各画派有着密切的笔缘。他曾在自己的髡松堂画斋自封10月有余,不分昼夜,挥毫不辍,精心临摹了自五代至明清包括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李成《晴峦萧寺图》、巨然《湖山清晓图》、郭熙《秋山行旅图》、米友仁《潇湘奇观图》、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王蒙《秋山草堂图》、髡残《报恩寺图》九位先贤名家的经典作品,共计18幅(卷)。之后,他还临摹了钱松喦老师几幅经典作品。在学习传统时,他看着古人的表达能力,欣赏他们的笔墨,也欣赏他们的创作过程。经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他已不是简单地临摹古人的图式,而是从中领悟到很多东西,理解古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他从传统中汲取精华,为他山水画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搜尽奇峰打草稿
王永顺不仅仅读万卷书,而且执着于行万里路,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恩师萧平称赞王永顺敬畏传统,认真对待传统,而且是一个擅长写生的人。数十年来,他不辞辛苦,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细心观察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用笔墨记录,并融入他的山水画中,表现出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美丽。
20世纪90年代末,他耗时10余年,通过博览金陵史籍、诗文、地理方志,深入各景点采风写生,反复揣摩,辛勤挥毫泼墨,在传统的《金陵四十八景》的基础上,完成了《金陵百景图》的创作,可以说是其艺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王永顺不仅用艺术语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而且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主持明故宫遗址开发中,还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对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研究,设计完成了《南京明文化博览城》的规划建设方案。可以说,他是金陵文化的宣传者、继承者,更是实践者。
泰山乃五岳之东岳,有“五岳独尊”之美誉,集秀丽与壮观于一身,已成为中华民族勇于探索、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岱朝晖图》《华岳雄逸图》两幅山水画,可谓是王永顺的代表画作。为了将泰山的雄奇壮美、人文精神融入笔端,王永顺两登泰山,速写十多张草稿,最终完成作品。观赏王永顺的《泰岳朝晖图》,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云雾缭绕,层峦叠嶂,气势磅礴,远有万丈瀑布飞流直下,近有苍翠古松,昂首相望,泰山十八盘远望如天梯高悬,雄伟险峻,真可谓秀丽与壮观融为一体。《华岳雄逸图》亦是非凡之作,引来无数赞叹。
华岳雄逸图
泰岱朝晖图
画龙的机缘与巧合
早年有个机缘,王永顺认识了画家何铭。他常常去何铭老师家里拜访求教。当时,临近寒假,何铭老师就请他到家里帮忙,几乎天天去用煤炉将画好的墨龙图一一烘干。在此期间,王永顺产生一种对龙的敬畏之情,越来越想画龙,他在一旁观察和学习,回到家中再揣摩,勤奋苦练,终于掌握了画龙的技法,一条条墨龙跃然纸上。
辰巳弄潮迎祥瑞
双龙献宝图
2012年适逢龙年,“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发射之前,王永顺两幅山水画《泰岱朝晖》和《华岳雄逸图》,以及三幅《龙》画作,在全国范围内经过多次审核,终于被认定搭载在“神舟九号”飞船上。那三幅《龙》画作,即《飞龙在天》《双龙献宝》《辰巳弄潮迎祥瑞》。《飞龙在天》作品中龙驾祥云,昂首向着红日奋进,呈现出一派祥瑞喜庆的景象,象征和颂扬着中华民族兴旺发达、蒸蒸日上的社会现实,这也是对中国航天科技事业和航天人的祝福和礼赞;《双龙献宝》作品中二龙一升空、一潜海,皆是为民族兴旺发达、人类文明进步而献宝;《辰巳弄潮迎祥瑞》作品中的辰、巳分别代表中国的龙年和蛇年(蛇俗称小龙),首尾相接有薪火相传之意。二龙弄潮象征中华民族在世界各领域做出的巨大成就和贡献,大龙、小龙象征着中华民族在发展中人才辈出,显示出中华民族兴旺和未来美好的前景。随“神舟九号”翱翔于茫茫宇宙的三幅《龙》画作,都分别赠予“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对于龙的传人来说,那是多么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事啊!
来源:《华人时刊》202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