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归于脾,脾强病不扰!中医教你补脾、健脾、养脾,养出黄金脾

袁熙安康 2025-03-03 18:27:02

《黄帝内经》有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将脾胃比作储存粮食的仓库,人体摄入的食物都要经过脾胃的运化,才能转化为营养物质被身体吸收利用。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就是将食物消化成营养物质,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处,滋养脏腑组织;运化水液,则是对水液进行吸收、转输和排泄,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一旦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就会导致营养物质无法正常吸收,水液代谢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

脾还主统血,即控制血液在脉道内正常运行,防止其逸出脉外。脾气充足,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统血功能失职,就会出现各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尿血、月经过多等。此外,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气健运,肌肉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变得强壮有力,四肢活动也才能灵活自如;若脾虚不运,肌肉失养,就会出现肌肉消瘦、乏力,甚至痿软不用的情况。

脾虚的“求救信号”

脾对健康如此重要,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脾虚?当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时,首先会在消化系统有所体现。比如,有的人吃一点东西就觉得肚子胀,还经常打嗝、嗳气,甚至闻到食物的味道都没有胃口;还有的人则容易出现腹泻,大便不成形,黏在马桶上冲不干净,这是典型的脾虚湿盛表现。

脾虚还会让人感到疲倦乏力,没什么精神。这是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成不足,身体得不到充足的滋养,自然就会感到疲惫。很多人即使晚上睡了八九个小时,早上起来还是觉得困倦,提不起劲,工作一会儿就累得不行,这也可能是脾虚在作祟。

脾虚的人还容易出现湿气重的情况,表现为舌苔厚腻、舌体胖大,边上有齿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齿痕舌”。还有些人会发现自己的皮肤变得油腻,头发也爱出油,脸上总是长痘痘、湿疹,这些都与脾虚导致的水液代谢失常,体内湿气积聚有关。

健脾补脾,中医有妙招

既然脾虚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这么多问题,那么该如何补脾、健脾、养脾,养出黄金脾呢?中医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1、饮食调养

民以食为天,饮食调养是健脾的基础。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很多食物都具有健脾的功效。比如山药,它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作用。无论是蒸着吃、煮着吃,还是熬粥、炖汤,都非常美味又营养。像经典的山药粥,将山药去皮切块,与大米一起煮粥,简单又方便,经常食用能有效改善脾虚症状 。

芡实也是健脾的佳品,它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可以将芡实与莲子、薏仁一起熬煮成四神汤,这可是一道非常有名的健脾祛湿汤品。薏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白扁豆健脾化湿,这些食材搭配在一起,对脾虚湿盛的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食疗方了。

在饮食方面,我们还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像冰淇淋、冷饮、油炸食品、辣椒等,都要少吃为妙。此外,还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

2、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脾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经典的健脾中药方剂有很多,比如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是益气健脾的基础方。它能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对于脾胃气虚导致的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正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所说:“四君子汤,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

参苓白术散也是常用的健脾方剂,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入了山药、莲子、薏仁、白扁豆等多味健脾祛湿的药物,对于脾虚湿盛,伴有食欲不振、胸脘痞闷、大便溏稀等症状的患者更为适用,能起到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的作用。还有补中益气汤,主要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等症状,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

不过,中药方剂的使用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论治,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3、经络穴位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健脾的目的。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 “长寿穴” 之称,它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位置很好找,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我们可以用手指按压足三里穴位,每次按压3-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每天早晚各一次。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是胃的募穴,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作用。平时可以用手掌轻轻按摩中脘穴,顺时针方向按摩5-10分钟,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脾俞穴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脾脏的背俞穴,刺激脾俞穴能起到健脾利湿、益气养血的功效。可以用艾灸的方法,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穴位皮肤2-3厘米进行艾灸,每次艾灸 15-20分钟,每周2-3次,能有效增强脾的功能。

4、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脾胃健康至关重要。首先,要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中医认为,夜晚是脾胃修复和调养的时间,熬夜会打乱脾胃的生物钟,影响其正常功能。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小张,在调整作息,保证每天晚上11点前入睡后,他的脾胃功能也逐渐得到了改善。

适度运动也能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饭后散步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帮助消化,又能增强体质。还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这些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的功能。

情绪对脾胃的影响也很大,忧思恼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脾胃气机不畅,影响运化功能。所以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紧张和生气。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脾胃作为人体的“后天之本”,对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饮食调养、中药调理、经络穴位按摩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补脾、健脾、养脾,养出黄金脾,让身体充满活力,远离疾病的困扰。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脾胃健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呵护好我们的脾胃,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2 阅读: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