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神话”破灭背后:被遗忘的讲台与失传的师道

浩慨解读物理 2025-02-28 05:33:03
“刷题神话”破灭背后:被遗忘的讲台与失传的师道 在某县中,当第17次集体采购的“衡水密卷”堆满校长室,还未拆封,而教室里学生们却哈欠连天、无精打采时,这一幕构成了当代中国教育极为荒诞的画面。如今,全国范围内掀起的“题海战术”热潮,正把教育扭曲成一场机械的印刷“闹剧”。 超级中学耀眼的升学成绩,让很多教育观察者迷失了判断。像衡水中学,其每年更新的校本教材,那可是特级教师团队对高考命题深入研究、精准预判的心血结晶;成都七中云端课堂上的每一道例题,都经过学科带头人反复数十次的精心打磨。可实际上,这些学校之所以能取得优异成绩,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历经二十年持续打造的教师成长体系,绝不是靠那源源不断、如流水线上产出的试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通学校在盲目模仿超级中学的过程中,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他们根本没有能力组建专业的教研团队,去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正视教师在教学中的核心价值。从某地教育局的采购清单便能看出问题的严重性,县域学校每年在教辅资料上的支出,竟然是教师培训经费的23倍之多。这种完全本末倒置的投入结构,直接造成教师无奈地沦为了只会念“答案”的讲解员,在题海战术的漩涡里苦苦挣扎。 长此以往,教师失去了钻研教学、提升自我的机会,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去因材施教,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也在无尽的刷题中渐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育的本质被严重忽视,真正能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师道尊严,也在这股“刷题风”中逐渐被遗忘、失传。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重新重视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回归教育的本质,才能打破这一恶性循环,让教育重回正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