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盛顿飘扬的星条旗下,一场新的博弈正在上演。这一次,主角依然是那个标志性的金色头发,以及他惯用的威胁手段。
距离特朗普重返白宫已经过去了几天,所有人都以为这位"商人总统"会带来一个不一样的开局。毕竟,他在就职演说中对关税问题轻描淡写,甚至表达了想在百日内访华的愿望。可谁能想到,这位"白宫新主人"转眼就给出了一份令人意外的"见面礼" 。
2024年1月21日,特朗普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给予TikTok 75天的"最后通牒",要么出售,要么面临禁令;如果中国选择不卖,那就准备接招高额关税。
"不卖就禁"这招像极了2018年的剧本翻版。但是,今天的故事真的还能重演吗?让我们慢慢道来。
首先,咱们得明白特朗普为什么偏偏挑这个时间点?要知道,1月21日可不是个普通的日子。就在这天,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正为了避免债务违约,不得不宣布采取"非常措施"。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偏偏选在这个节骨眼上放出狠话。
回想一下,这位"地产大亨"刚上任没几天,就和夫人梅拉尼娅发行个人货币,一夜之间身价暴涨几百亿美元。这操作,说明什么?说明这位总统的商人本色一点没变。
现在的美国,就像一个负债累累的"大富翁"。从2024年1月的34万亿,到7月的35万亿,再到11月的36万亿,美国的债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更要命的是,去年的利息支出已经超过了国防支出,马上就要赶上社保支出了。
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对TikTok的威胁,看起来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谈判" 。
但是,2024年的中国早已不是2018年的中国了。这六年里,我们经历了什么?经历了贸易战的洗礼,经历了科技封锁的考验,经历了全球产业链重组的挑战。每一次危机,都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要么卖掉TikTok,要么承受高额关税",这种选择题在特朗普看来或许很聪明,但他可能忘了一个关键点:TikTok能在1月19日主动关闭服务,就能在75天后故技重施。更重要的是,关税这把剑是双刃的。
让我们想想,为什么美国制造业会空心化?为什么美国的日常用品和高科技产品都离不开中国制造?这背后是几十年形成的产业分工,是一种近乎完美的互补关系。
记得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中美关系还处在蜜月期。那时的美国精英们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眼中的"世界工厂"会在短短二十年间发展成足以与之抗衡的经济强国。
现在的情况是,美国可以制裁中国企业,中国同样可以反制美国企业。TikTok背后不仅关系到数以万计美国人的就业,更是美国年轻人最喜爱的社交平台之一。禁了TikTok,美国网民就会乖乖用回本土社交软件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在这场新的较量中,特朗普似乎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想用极限施压来迫使对方让步,往往会伤及自身。
有句老话说得好:"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今天的中国,既有底气说"不",也有实力反制。原则问题上的坚持,不是固执,而是一个大国的必然选择。
当然,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特朗普的75天威胁令,或许只是开胃菜。接下来会不会要求中国增持美债?会不会有新的极限施压?这些都是可能的剧情发展。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今时不同往日,在这个世界舞台上,我们已经学会了在暴风雨中稳步前行。
让时间来证明一切吧。毕竟,在这场新的较量中,真正的赢家往往不是喊得最凶的那个,而是走得最稳的那个。
第一任期都没能吓住今天的中国更不怕
没事儿,来吧,康忙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