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越是让人放心,越容易被忽视
不知道你承不承认这一点,那就是越是让人放心的人,越容易被忽略。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叫“适应性偏见”。它指的就是人们常常低估了自己的适应能力,从而高估了某些事物在一段之后对自己的影响。
简单的来说就是,当你做什么事情都让人放心的时候,就会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理所当然的想法。
当然,并不是要说让人放心不好,让人放心是一个人重要的能力。只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让人放在一定程度上就容易被忽略。
这也需要我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对于身边亲近的人,我们不能够因为他让人放心,就忽视他的感受,也需要一样的重视。
只是人有的时候就很奇怪,更容易关注那些让自己不放心的事情。就好像有的时候我们会被夸奖懂事。只是有些懂事是用失望换来的。
是啊,就好像我们都知道这样一段话:“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因为他会哭就能够得到吗?其实并不是,更多的是因为他“会”。很多时候埋头做事就是容易被忽视。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就要学会表现。或者说学会争取自己应该得到的。就好像在家庭里面,那个让人放心的孩子总是容易受气。也总是容易被忽视。
而在工作中,那个总是埋头苦干的人,也很难得到提升。导致这些的原因就在于不会表现出来。或者说不会表达出自己的需求。
毕竟,很多事情我们等着别人来发现会有很大的滞后性。就好像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让人放心的同时,也需要学会“要”。
正如那个“会哭的孩子”他的哭就是在表达需求。是啊,在生活中我们如果什么都不去表达,都自己去扛,最后得到的就是别人什么都不给你。
最多只能够得到一句话:“有你真好,不用操心。”
只是一个把事情做的很好的人,让人放心的人,就真的没有一点需求吗?想来也不是。只是有的时候他不表达,或者是表达的时候被忽视了。慢慢的也就不愿意去表达了。
就好像“懂事”这个词一样,事实上是他无数次委屈换来的。所以,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那么就要明白该表达的时候就要表达。
你要学会置顶自己的感受,要承认有些事情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做好的,自己虽然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人,但自己也是有喜怒哀乐的。
是啊,在生活中我们都要表达和拒绝的能力。对于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给人安全感。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自己的感受。
不要总是不好意思表达,你越是不说,他人是不可能知道你的需求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在让人放心的同时,也要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毕竟,让人放心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是别人对于自己的放心。只是这样的放心更多的应该在能力、责任、对于事情得处理结果上。
而不是这个人不会表达自己需求。用自己的委屈换取别人的不操心。这样不叫让人放心。这样只能叫委屈、讨好。
所以,不要想着用委屈、讨好的方式让人放心,这样的结果就是别人越来越忽视你。该表达自己需求的时候,我们就要表达出来。
确实,会哭的孩子就是能够得到糖,而不会哭的孩子得到的只能够是一句夸赞以及对自己的委屈。
所以,你可以让人放心,因为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但同时你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要敢于说“不”,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文|明浮生
图|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