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总理再次索要达尔文港,还对华撂下狠话

舰载武器杂志 2025-04-16 14:28:56

据北京商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提问,澳大利亚总理再度索要达尔文港,其强硬之举引发国际社会广泛瞩目,也让中澳关系中的这一敏感问题重回大众视野。

回溯至2015年,中国岚桥集团斥资3.7亿美元,成功获得达尔文港长达99年的租赁经营权。彼时,这一合作项目备受赞誉,被视作中澳经贸友好往来的坚实纽带。在岚桥集团的悉心经营下,达尔文港实现了飞跃式发展。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呈几何倍数增长,短短数年间,从原本的较低水平攀升至令人瞩目的高位,带动了当地众多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据当地就业部门统计,因港口项目直接或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数以千计,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为社区的稳定与繁荣注入强劲动力。项目伊始,中澳双方秉持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在多个层面达成深度共识,共同勾勒出一幅长期合作、共同进步的美好蓝图。

澳大利亚总理(资料图)

时过境迁,如今的澳大利亚政府态度却发生了180度大转弯。阿尔巴尼斯与达顿等澳方政要频繁发声,公然呼吁收回达尔文港的经营权,言辞之强硬,态度之决绝,令人咋舌。他们甚至抛出所谓“和平谈判收回”与“必要时强行收回”的极端言论,全然不顾曾经签订的合法契约,以及多年来中澳双方在该项目上的友好合作成果。这种肆意破坏契约精神的行径,无疑是对国际商业准则的公然践踏,严重损害了澳大利亚自身在国际经济合作领域的信誉与形象。

澳方此番强硬索要达尔文港,给出的理由竟是荒谬至极的“国家安全”风险。但事实上,自中企入驻达尔文港以来,始终严格遵守澳大利亚的法律法规,在港口运营、设施建设等各个环节,都保持着高度的透明度与合规性。在安全保障方面,中企投入大量资源,不仅提升了港口的硬件安防水平,还协助当地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在中企运营的这些年,达尔文港从未出现过任何涉及国家安全的负面事件,反而因其高效的运营,增强了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经济韧性与战略价值。澳方所谓的“国家安全”说辞,显然是毫无事实依据的政治操弄,是将正常的商业合作强行政治化的恶劣范例。

澳大利亚总理(资料图)

深入剖析澳方此番行径背后的深层原因,澳大利亚国内的政治生态变化难辞其咎。随着国内大选周期的临近,各政治势力为争夺选民支持,往往倾向于采取一些激进的对外政策主张,企图通过制造外部“威胁”假象,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进而达到巩固自身政治地位的目的。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便不幸成为部分澳大利亚政客眼中的“工具”,达尔文港项目也沦为他们政治操弄的牺牲品。

另一方面,美国在背后的推波助澜也不容忽视。近年来,美国出于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目的,在全球范围内不断编织“反华网络”,极力拉拢盟友对中国进行围堵。澳大利亚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长期以来在安全、外交等诸多领域对美国亦步亦趋。美国出于其自身地缘政治利益考量,不愿看到中澳之间保持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尤其是达尔文港这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项目由中企运营。故而,在美澳紧密的同盟关系框架下,澳大利亚在一定程度上被迫配合美国的对华遏制战略,对达尔文港项目发难。

澳大利亚总理(资料图)

面对澳大利亚总理再次索要达尔文港的无理要求以及强硬表态,中国政府自然不会坐视不理,更不会任由其肆意践踏中澳双方多年来积累的合作成果与国际契约精神。中国外交部早已多次明确表态,中澳之间的经贸合作项目是基于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开展,受到国际法和相关协议的保护。任何企图单方面撕毁协议、破坏合作的行为,都将遭到中方的坚决反对。

中方在国际事务中一贯秉持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积极推动与各国的友好合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方会在面对不合理的挑衅与压力时选择退缩。在达尔文港项目上,中方有充分的信心与底气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中国企业在达尔文港的运营,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中澳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搭建了桥梁。澳大利亚政府若执意采取强硬措施,强行收回达尔文港,不仅将严重损害中澳两国的双边关系,也必将对澳大利亚自身的国际形象以及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国际社会也在密切关注着澳大利亚在达尔文港问题上的下一步行动。从国际舆论的反应来看,大多数国家都对澳方这种违背契约精神、将商业问题政治化的做法表示质疑与担忧。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在于各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尊重,任何破坏这一基础的行为,都将破坏全球经济秩序的稳定,阻碍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澳大利亚政府应审慎权衡利弊,摒弃错误的政治偏见与短视行为,回归理性与务实,通过平等对话与协商的方式妥善处理与中方在达尔文港项目上的分歧,共同维护中澳两国来之不易的友好合作局面。

0 阅读:30

舰载武器杂志

简介:军事武器类自媒体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