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是否已经名存实亡,为何现在不提了?背后的原因令人感慨?

凡尔赛百态 2025-01-17 03:25:31

谈及WTO,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一系列劳动保障议题,诸如“必须遵守劳动法”、“40小时之外的工作时间应支付超额加班费”以及“每周享有双休日”。

回想当年中国加入WTO之际,许多人或许仍记忆犹新,当时外界对中国劳动者将获得的福利与权益提升充满了期待。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电信企业迅速进军美国市场,开展宽带网络服务。

开放电信市场是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之一。

尽管十五年的保护期已经结束,电信市场仍未完全开放。

媒体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加入WTO的许多条件尚未实现,同时将快速发展归功于自身,却故意忽视了WTO这一关键因素。

实际上,外国企业难以在中国市场上取胜,也无法与中国产品竞争,即便是欧洲工业强国如德国也是如此。

中国的工厂甚至敢于拖欠工资,这是德国所不敢做的。

那么,德国又凭什么能赢过中国呢?

当遇到对我们有利的信息时,就会大力宣扬。

而面对不利的信息,则会尽力使其不被关注。

如果某个消息初时不利而后转为有利,便会把自己描绘成受害者的角色,展现出不屈不挠直到最终迎来希望的形象。

这样的转变,比纯粹的好消息更具吸引力,也更容易让人信服。

若一开始有利但最终变为不利的消息出现,则会选择保持沉默,让旁观者自行淡忘此事。

该组织面临两大难题,均难以克服。

缺乏驱逐成员的权限,

不具备监督执行的能力。

生产力与需求的平衡关系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普遍存在的。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和生产力提高,若人口和需求不能同步增长,就会导致产能过剩,从而产生矛盾。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越低,其第三产业就越弱。

发展中国家通常首先关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推动经济发展。

这些国家往往会先经历产能过剩和第三产业无法吸纳足够劳动力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WTO见证了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放缓、全球科技和生产力快速提高以及一定数量的发展中国家逐渐崛起。

这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有中国、越南、泰国、印度等发展中生产国的增长,另一方面是消费国的本土产业需要保护而需求却在下降。

生产国之间以及消费国与生产国之间都存在竞争和冲突,因为消费国更倾向于将部分产业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区而非完全失去某些产业。

由于这种复杂的情况,WTO难以调和这些矛盾,实际上全球各国已经开始形成小团体,使得WTO的作用变得有限。

未来的全球贸易格局很可能是由这些小团体主导,其中整体消费能力强的小团体将更具优势。

请问你如何确保自己的幸福生活?

想吃肉吗?抱歉,肉价高达每斤1000元。

想吃油吗?不好意思,油价是每升10000元。

负担不起怎么办?

那就只能挨饿。

欧美商人才不会关心中国人的命运。

现在明白了吧?

当年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很薄弱,如果贸然开放市场限制,只会让欧美巨头占据中国市场,中国人的生活各个方面都将被他们控制。

到那时,欧美可以随意提价、涨价,中国人将变得任人宰割。

实际上,你得感谢中国没有完全遵守WTO规则,否则今天的你,就是欧美资本案板上的一块肉。

在2014年,世界贸易组织(WTO)遭遇了实质性的停滞,其根本问题在于:在现有的框架内,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中国的工业地位构成挑战。

这一点对于美国来说尤其难以接受。

美国所寻求的,既是一个低成本消费品的制造基地,也是一个能为其工业供应链提供支持的国家。

这个国家必须易于控制,而不是一个可能变得过于强大并引起担忧的潜在竞争对手。

世界贸易组织(WTO)本质上是维护以美国主导的自由世界贸易秩序的组织。

中国深度参与WTO,并积极维护该组织,可以说是当前世界上最后一个支持真正自由世界贸易的国家。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不愿意继续推动WTO的发展,因为从实际利益出发,美国在WTO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这主要因为其主张缺乏合理性。

而目前中国面临的问题,WTO同样难以解决。

WTO大概率仍能运作,但其主要作用可能仅限于解决五常之外的国家间的贸易纠纷,一旦涉及五常国家,WTO的影响力便大大削弱。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提及WTO也是情理之中的。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