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害怕那些“读不懂”的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昨夜风临 2019-08-08 09:32:46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名人推荐了哪本书就立刻买来看,但书读完了,却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收获,更别提多少长进了。

读了经济学的书,面对投资抉择,依然犹豫不决;

读了管理学的书,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还是不懂如何处理;

读了心理学的书,自己有了负面情绪,照样没办法控制...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多时候是由于我们的阅读习惯所导致的。

人的本性就是:都希望获得即时的阅读快感,都不希望在读书中体会到对自身知识匮乏的恐慌。所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会有意无意地进行筛选,将那些能够即时吸收的知识保留下来,而那些不能理解或比较复杂的内容则被视而不见了。

长此以往,我们的阅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读读不懂的书,是为了寻找自己没看过的世界

作家毕飞宇曾在文章中提到,他看了很多遍霍金的《时间简史》,但“没一次有收获”。每一次读《时间简史》,他都读得极慢,有时候为了一页,他会耗费几十分钟,总觉得自己是在旅行,窗外是皑皑的雪峰,离他非常遥远,怎么爬也爬不到。

或许你会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读?毕飞宇的回答非常有诗意:

我清楚地知道,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登上去。但是,浪漫一点说,我为什么一定要登上去呢?再浪漫一点说,隔着窗户,远远地望着它们“在那儿”,这不是很好么?

我们必须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只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个体,我们所经历的生活,是极为普通的生活。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有不少人有着独特的思维。他们的思想深不可测,超越一般人的理解。一本本看起来艰涩的书,就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而我们是否能读懂,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打开这些书,试图用自己毕生所学去了解他们却依然徒劳无功时,你会知道,自己所知道的只是沧海一粟,外面还有个如此广阔的世界。

读经济学的书,我们能从宏观的角度,解读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而不是一边明晃晃地仇富一边暗戳戳地拜金。

读哲学的书,我们能探寻人类存在的意义;而不是嚷嚷着如果不能怎么怎么样,谁谁就不应该生孩子,就不配为人父母。

而如果你因为自己看不懂,而不去了解这些伟大的智慧,固步自封,那你就错失了睁眼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的机会。

一个人所谓的精神历练,一定和难度阅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如作家张佳玮所说的:任何知识的汲取和欣赏都是需要投入学习成本的,阅读也是一种技巧,需要锤炼。别指望世上的一切都是知识的稀粥,熬好了让你不用咀嚼就可以吞下去。

现在你读不懂的书,不一定将来也读不懂。如果某一天突然明白了自己过去读不懂的书,那就是一次成长。

一本书,只要必要,即便是读不懂,也要读完。 总有一天,量变会产生质变,随着你阅历、学识的增加,你过去读不懂的书,终于在某一刻理解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顿悟”。“顿悟”绝不是凭空的。

而且,读书的作用往往是“润物细无声”,它内在的智慧,会慢慢作用在你的身上,对你产生影响。

想从书本中获取力量,有3点建议:

第一、多读点“略难”的书

所谓“略难”,就是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想层次没有达到读这本书的要求,书里有不少东西弄不明白。只要这本书读起来不好懂、费脑子,需要你苦苦思索、查阅资料才能理解,这本书就是“略难”,就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毕竟,人这一生不是活在童话世界里,不可能只读童话。

第二、多看一些自己专业之外的书

很多人看书,总是局限于和自己专业有关或对自己职业有用的,而其实那些所谓的“闲书”也是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扩展一个人的视野。

读书,就应该像吃饭一样,营养要均衡,尽可能让自己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了解不同的领域。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局限在自己的天地之中,培养出广阔的视野,对世界和社会有更深度的理解。

第三、阅读,不忘思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不少人读了书,只看懂了文字,却没有用大脑去思考,自然不会在自己的心中留下多少印象。

每读完一章或者一段,你最好停下来,整理一下刚才读过的内容,问自己几个问题:

刚刚这部分,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

在我以前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书中所描述的情况?

以后我的生活如果遇到了书中所描述的情况,我应该如何应对?

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书本才能从文字变成你头脑中的智慧,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在你以后面对困难时挺身而出,给予你应有的指导。

请记住,不要害怕深度阅读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0 阅读:4

昨夜风临

简介:生活中,每一件细小而平凡的事,就这样构成了我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