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首要归功于战场牺牲的烈士与隐蔽战线的同志,以及那些在枪林弹雨中勇敢穿梭并最终幸存的英雄们。
1929年,一国民党军排长携厚礼转投红军,历经16年革命征战仅晋升半级。至1955年授衔时,有功之臣的他,获罗荣桓元帅评定军衔。
【罗荣桓的纠结】
1955年授衔时,党中央首重公平公正。该年授衔兼顾全局,党组织明确指示,个人授衔需综合考量战功、资历及贡献。
罗荣桓是毛主席信重之人,新中国成立后任总干部部部长,领导组织我军首次授衔工作。授衔事务繁杂,期间他遇到了不少棘手问题。
如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本属正兵团级,却主动要求降为副兵团级,且拒绝党组织预定的上将军衔,坚持只接受中将。
罗荣桓屡次与徐立清交谈,略带批评劝其接受党组织评衔,但徐立清坚持要求降衔。无奈之下,罗荣桓只得应允徐立清的请求。
徐立清乃军中宿将,深得彭德怀赏识。面对此境,罗荣桓无奈。对于叶长庚,他同样表现出难以抉择的复杂情绪。
叶长庚虽名声不彰,但对革命贡献巨大,尤其在红军初创时。按贡献授衔本易,但党中央要求综合考量,罗荣桓因此需谨慎斟酌。
叶长庚当前职务不高,且战时历经16载仅晋升半级,面对此情况,应如何评价他的功绩,确实是个难题。
【彭德怀的震惊】
1928年,朱毛于井冈山会师后成立红四军,但革命力量薄弱。幸而彭德怀率平江起义战士赴井冈山,红军力量得以增强。
面对敌人数万乃至数十万兵力,力量仍显薄弱。毛主席决定扩军,并吸纳敌人有生力量,以从根本上打击敌人,确保革命事业到底。
红四军前委规定,投奔红军的国民党战士每人奖50块大洋,携步枪者每支另奖50块,携机关枪者则奖250块大洋。
昔日中国,购置北京四合院仅需数百银元,而今其价值已飙升至上亿元。
面对红军提出的优厚条件,不久便有人响应,此人是原国民党军排长叶长庚。
叶长庚,浙江开化人,革命经历传奇。早年家贫,他靠做脚夫为生,即搬运工人。彼时脚夫工作繁重,条件艰苦,薪资微薄。
一年,叶长庚随地主赴广东韶关运货。时值广东革命热潮高涨,他初抵即感氛围不同。为改变命运,叶长庚弃脚夫之职,投身国民革命军,成为普通战士。
1929年,叶长庚任国民党排长,职位中等却不满。他深感国民党内部腐朽,军官多享乐无能,靠关系上位,对士兵粗暴。
叶长庚气愤不已,身为底层百姓,他厌恶不公却无力改变。偶知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为穷苦人打天下,心生向往。
1929年12月,叶长庚接上级令赴吉安江边攻红军,视此为归正良机,未犹豫,即率22名战士携8支步枪、2挺机枪投奔红军。
叶长庚所带人马与武器,对红军而言皆为宝贵支援。依规,红军应奖其2000大洋,但叶长庚毅然拒绝。此举令彭德怀深感意外。
彭德怀亲自会见叶长庚,问:“为何不接受给你的奖励金?”
叶长庚直言不讳地对眼前人说道:“首长,我们加入红军,只为追寻光明,非为钱财。若为钱而来,我们与国民党军队又有何异?”
彭德怀听后深感欣慰,坚定表示:“好,你今后就加入红军,共同投身革命事业!”
【我得到的已经够多了】
1932年,叶长庚晋升为红军师长。此后的16年,无论抗战还是解放战争,他都忠于革命事业,但令人不解的是,他的职务晋升缓慢。
1948年底,叶长庚任解放军50军副军长,此职位仅较师长升半级,但他已深感满足。
建国后,叶长庚在江西担任要职,对这片革命老区饱含深情。1955年授衔时,罗荣桓元帅对评定叶长庚的军衔感到颇为棘手。
最终,罗荣桓寻得叶长庚,亲自与之交谈,深入讨论军衔相关事宜。
叶长庚将军坦然大度,表示投身红军非为名利,而是真心向往革命事业,欲为百姓谋福祉,他当年弃暗投明,便是基于此信念。
相较于牺牲的战友,他所得已多,故不甚在意。罗荣桓对叶长庚的真诚尤为感动,最终采纳其建议,决定授予其少将军衔。
叶长庚确有出众之处,他的成就超越了众多中将,甚至达到了上将的水平。
授衔时,叶长庚获一级八一、独立自由、解放勋章。开国将帅中,仅140余人同获三枚一级勋章,彰显叶长庚将军在党组织中作为革命大功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