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春风韵
坚持原创 每早八点 陪你一起看世界、读生活
01
人到了一定年龄或者一定阶段的时候,会有一个词儿叫做功能性文盲。
就是指他很难再接受新的东西了,那么他读的所有的书都是为了印证自己的观点,你看果然不出我所料,只要跟他相左的就视为异端。
其实类似的说法也并不陌生,就像过往的岁月里我们所曾经接触到的另外一种说法,叫做认知闭环,这对于成年人来说同样是一种灾难。
所谓的认知闭环,意思也就是说他只会固执的相信自我头脑里的认知,而停止了接收新鲜的事物和正确的理念和观点。
如果说一条道走到黑,或许可能就是这样的说法吧。
当一个人清醒的知道, 唯有变化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规律,当你停止接纳新鲜的事物和观念,何尝不是一种僵化的表现呢。
任何一种新事物都是发展的必然逻辑,新事物的诞生就是因为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在旧的事物当中不断的开辟生命的通道。
一个人往往也只有这样,打碎固有的认知,才能不断的所向披靡。
一个人最可怕的,就是“功能性文盲”。
02
过往几千年的梦想,你看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似乎早已落了地开了花。
当我在阅读历史的时候,我似乎清晰的记得第一个尝试奔向太空的人。
14世纪末期,明朝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估计你看看,在巨大的科技实力面前,嫦娥奔月的传说早已不再是头脑中的一种期盼,而成为了生活里的现实。
任何事物的发展逻辑,其实都在遵循着否定之自我否定的必然趋势,才能不断的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没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往往也只有意味着落后、淘汰、与死亡。
在时代潮流的面前,历史的步伐浩浩荡荡不可抵挡,顽固不化的思维与不自量力的血肉之躯是迎来的不过去蚍蜉撼大树罢了。
03
不知道在生活当中,你是否也会有着这样的一种经历,当你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如果别人说着与你相反的观点,你是否也会本能的有所抵触与反感?
可是一旦遇到那些与你观点不谋而合的建议,常常又感觉是那样的相见恨晚。
有人说人贵有自知者明,一个人能否认清自己,才是这一生最为重要的事。
可是很多时候,人要么盲目的高看自己,要么就是有些悲观主义的低看自己,很难恰如其分的审视自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一个人头脑中所拥有那一点认知和智慧,只有在现实的生活实践当中才能不断的得到反馈和沉淀。
朱熹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而又开放的世界,一个人如何又能够保证自己头脑里的那一点东西一定是千真万确的呢?
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在生活当中不断的纠正自己的观点,慢慢完善自己的观点,才能更好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04
这个世界似乎存在着那么一种规律,一切的事情都要以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天时,地利,人和,很多事情往往都是这样。
一个人只有带着不断开放的心态去包容世间万物,才能更好的与这个世界同呼吸,共命运。
当你在生活当中遇到一个油盐不进的人时,想要运用你的观点成为对方的说客,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或许才能感受到痛苦之深。
即便时隔了几千年,纸上谈兵的故事依然不绝于耳,一味的相信自我,而脱离了实践不懂得变通,这样的教训带来的只能是千古的遗憾。
似乎如此也就应用了一句话,人或许只有在痛过之后才能感受到教训之深,一个人只有撞到南墙的时候,才能切实的感受到头破血流的真实。
佛语中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个人的执念就是这样的屠刀,当你坚持错的观念不知悔改的时候,更是一把血淋淋的屠刀。
05
有了一定的年龄以后,如果肯怀疑自己改变自己,哪怕一点点,都会更加幸福。
很多时候一个人不能够完全相信自己,但也不能不相信自己。
一个人要敢于打碎自己,拥有空杯的心态,做一个敢于吸收一切水分的海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
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生活需要我们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一个人只有源源不断的终身学习,不断的接受新鲜事物的洗礼,才能在时代的浪潮当中更好的修炼自身的本领与智慧。
功能性文盲,人到一定年龄很难接受新东西,只想证明自己是对的。
一个人最可怕的,就是“功能性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