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各种神奇的发明应有尽有。
我国历史上曾有四个新奇的“发明”,新奇到我们现代都复刻不出来,不得不说,有时候古人的智慧也是十分超前且神秘的。
那这四个非常新奇的“发明”都是什么?古人的脑洞究竟有多大?
想必大家平时都坐过出租车,如果有需要的话,乘客可以要求司机“打表”,也就是记录走了多少公里,然后以此来算最后的费用。
当然了,要是觉得“打表”不划算的话,也可以不用。
在如今的我们看来,“打表器”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设备了。毕竟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这种设备早已和新奇无关了。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现在的我们为什么会用到“打表器”这种设备呢?当然是因为它在古代就出现过了。
在现代许多影视剧中,想必大家都见过黄包车。也就是上去后,车夫会直接拉着乘客走。因为他们干的时间长了,对距离把控有了大概标准,所以坐完后会直接收费。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为了公平起见,“司机们”都会记录公里数,他们怎么记录呢?
关于记录的说法大概有两种,其中第一个与打鼓和打铃铛有关。
按照留存的古籍来看,当时的车上一共两层,每层都会有一个木质小人,小人前面分别是鼓和铃铛。
按照现代复原的来看,这两个小人是在同一层的,而且是面对面。
不管哪种造型,这两个小人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当车行驶了一里地的时候,下层的小人就会敲一下鼓。
要是行驶了十里地的话,那最上面的小人会敲一下铃铛。
这便是著名的记里鼓车,那是什么装置会让小人动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严格规定了车轮的大小。这样大家通过车轮的半径就能算出,车轮转动一圈行驶的距离。
与车轮所连接的,就是许多大小不一的齿轮。当车轮转到一定圈数时,那些工作的齿轮就可以成功带着连接木人的齿轮一起转动。
只要连接的齿轮一动,木人自然就会做出相应的敲击动作。运用到这么多齿轮,可就需要非常高深的数学能力了。
还有一种比较模糊的说法是,在车轮旁安装一个装置,当车轮转够足够的圈数时,这个装置就会发出声响。
至于为何会发出声响,估计也跟齿轮有关。
不论是现代还是以前,要想通过车轮转动来触发记录装置,两者之间肯定是有东西连接着的。这么来看的话,大概率就是齿轮。
想必这时就会有人问了:“那要是行驶了半里地怎么算呢?”
一般来说,记录里程装置触发的不会太频繁,毕竟这需要司机记录,太频繁了难免会出错。
而且他们基本上都会抹掉零头,比如10.5里,司机就会按10里计算费用。
既然都装上记录里程装置了,说明司机做好了跑远路的准备,像那些可能连1里都不到的地方,他们一般也会拉的。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这个设备的出现为我国航行以及出行提供了方便。
不过指南针也有一大弊端,就是它易受磁场影响,可能会失效或者方向不准,于是在此基础上就出现了指南车。
由此我们不难猜出,指南车是和磁场没有关系的,它也是靠齿轮来工作的。
指南车的中间部分全是各种大小的齿轮,它的最上方则是一个小人,这个小人站在上面,同时一只手指着前方。
如果指南车行驶的方向有了改变,那最上面的小人也会跟着一起转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最上面小人手指的方向与指南车行驶的方向并不是一直一样的。
这么来看的话,指南车的结构并不复杂,但它有一个不符合常理的存在。
一般来说,指南车的两个车轮尺寸大小是不一样的。因为有误差存在,就跟我们今天的四轮轿车一样,前胎和后胎的宽度是不一样的。
指南车就是靠着两轮之间的误差来工作的,但让许多专家不明白的是,古代指南车居然一点误差都没有,两车轮与地面是相对静止的存在。
“相对静止”的本质就和永动机一样,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误差肯定是存在的。
也正是因为相对静止,所以古代指南车的方向非常精确。也正是因为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复刻出的指南车都有着很大的数据偏差。
即便国内外专家们用了多种方法复刻指南车,最后的结果始终差强人意。
或许老祖宗生活的那个年代真的很神奇,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许多新奇的发明出现。
即便是上千年前的作品,放到现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依旧是新奇的存在,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
不过话又说回来,指南车在当时来说确实好用,尤其是军队外出打仗,再也不用担心行军过程中会迷路了。
指南车如此好用,那时候皇帝们出行也会使用这种高科技产品。
不论什么东西,只要被古代皇帝看中了,那注定会变得非常奢侈。就拿指南车来说,皇帝要是奢靡的话,那最上面的小人就是用黄金做的。
不过之后战争频仍,关于指南车的记载很早就没了。
接下来这个非常新奇的东西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它就是在《三国演义》中大放异彩的木牛流马。
这毕竟是一本小说,里面是有许多虚构情节的,比如被夸大的木牛流马,罗贯中在写的时候明显为其增加了许多神化色彩。
在许多人看来,木牛流马最初是由诸葛亮发明的,其实最早的模板来源于工匠大师鲁班。
当时母亲的年纪越来越大,为方便母亲出行,鲁班就亲手造了一辆木马车,只要触发相应的机关,那它就会一直往前跑。
要是这么来看的话,似乎有点像永动机,太不科学了。其实木马车走一段后就会停下来,然后重新触发装置再次跑起来。
或许就是受鲁班木马车的影响,诸葛亮先是造出了木牛,然后才有了流马。
按照大部分著作的说法,木牛流马上都有一个触发装置,只要触发就会让它自己往前走,原理和上面的木马车是一样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人才会提出质疑:“这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啊!”
以现代思想来看,木牛流马肯定是消耗了能量,所以才能转动,但是它并没有消耗能量。
后来许多人提出,木牛流马的内部采用了杠杆原理,里面也有许多齿轮。
每当触发机关后,杠杆会为里面的齿轮提供能量,从而转动车轮。这么说虽然有点道理,但是仔细一想又不太可能。
诸葛亮所造的木牛流马是装粮食用的,最大称重在400斤左右,假如木牛流马装了300斤的食物,那得多么硬的杠杆和齿轮才能带动这么重的东西,难道那时候已经有了铁齿轮?
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问题困扰着,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依旧无法完全复刻木牛流马。
要说这诸葛亮也是奇才,居然能发明出如此高级的东西,甚至一度让人怀疑他是不是从外星来的神仙。
木牛流马算是帮了蜀军很大的忙,它大大加快了粮食的运输,但这依旧未能影响到最后的结局。
蜀地的路惊险难走,平整的地方非常少,所以用平常的家畜来运输粮食非常困难,于是就有了木牛流马。
据说这个新奇发明还能爬坡,也就是触发机关后,它自己往上爬,这么一说更加神奇了,那得有多大的“力”,才能带动如此重的东西上坡?
最后一个便是非常神奇且先进的浑天仪了,它能够精确推算出其他星球所在的位置,比欧洲那时候的天文学家测算出星体的位置,要提前的多。
古代社会不像现代有手机、电脑什么的,平常没事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些电子产品来打发时间。
而古人那时候除了玩耍就是呆呆地望着天上,所以时间一长就有人好奇地球外面是什么样子,于是许多人开始研究起了天文学。
之后便出现了天文学派,他们致力于研究宇宙。在此基础上,他们就发明了浑天仪。
刚开始的浑天仪并不算太精确,之后在东汉科学家张衡的改进下,浑天仪的各项数据逐渐精确了起来。
后来改进的浑天仪中据说还有窥管,通过这根管子可以大致观察到太阳和月亮的位置。
随着后来的不断改进,像土星、火星什么的也大概能测算到了。
只不过非常可惜啊,像张衡改进的浑天仪已经失传了,据考古学家发现最早的浑天仪是在明朝。
我国祖先这么早就能观察外部星球了,而且许多数据更是比欧洲早了上千年。
从这些非常新奇的发明我们不难看出,祖先的智慧实在是太先进了!几千年前发明的东西,到了今天我们依旧在用,不过就是变了变样子。
这些发明放到现在依旧是无法复刻的存在,果然,古人之智慧神秘莫测,脑洞奇妙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