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称他为“今日中国的王羲之”,谢稚柳称他千年一见,您认可吗

三余书社啥 2024-08-01 00:20:29

民国书坛群英荟萃,出了不少大师,1999年《中国书法》杂志评选出了“20世纪十大书法家”,人们熟知的吴昌硕、齐白石、于右任、沈尹默、康有为等皆入选。不过,也有书法爱好者和业内人士提出了异议,认为有些名家的落选并不公平,如郑孝胥、舒同等。

其中有一位呼声最高,他就是王蘧常。王蘧常,字瑗仲,号明两、涤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于浙江嘉兴一户书香门第。其父王钧畇曾中举人,博学多才又工于书法。在父亲的指导下,王蘧常七岁就能作诗和写榜书,当地人都称他为“神童”。

十几岁时,王蘧常师从沈曾植学习书法诗文,1920年入无锡国学专修馆。此后,他开始深入研究汉简、汉碑,从中汲取笔法。王蘧常五体皆能,尤精于章草。当年康有为在沈曾植处见到了王蘧常,他称赞沈王师徒如同当年的卫夫人与王羲之,言外之意是王蘧常最终会超越老师。

王蘧常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和日本都享誉极高,谢稚柳称赞他:“是章草,非章草,实乃蘧草,千年以来,一人而已!”而日本学者更是认为:“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常,实为今日中国的王羲之”。

王蘧常19岁时在上海哈同花园拜沈曾植为师,这段学艺经历也奠定了他此后章草的风格基调。沈曾植是将汉隶笔法融合到北碑的书写之中,再以章草形式呈现。这种章草用笔更为遒劲刚健,面貌与古人的章草有区别。在这一方式的启发之下,王蘧常也从汉隶碑刻、汉隶帛书入手。

为了增加用笔丰富性,沈让王蘧常广泛取法前人,不拘泥于某一家,他对王说:“右军书远承章草,旧有传本,已不传,今传章草,仅吴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月仪帖》……若再能融汉碑、汉简、汉陶、汉帛书而上及于周鼎,必能开前人之未有之境,小子勉之!”

王蘧常的字多逆锋起笔,收笔时减少了笔画的波挑,藏头护尾。篆籀笔法丰富,一改沈曾植章草的魏碑折笔和顿挫勾连,笔画苍劲而不失婀娜,如笔底龙蛇,兼具碑之雄健与帖之精巧。他的章草在保留隶书波磔基础上,进行了笔画的简省,结体偏方,笔势呼应连绵,多个笔画可一气呵成。

总得来说,王蘧常将篆籀、汉简、汉帛、北碑、沈曾植等技法杂糅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任何一位前辈的字都区别明显,这也是为何谢稚柳称其字是“蘧草”。

您认为王蘧常的书法怎么样,能称得上是“今日之王羲之”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0 阅读:10

三余书社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