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科技枸杞”!易造成器官衰竭,加工现场曝光,令人作呕

二狗看影视 2024-09-04 15:17:54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这句网络流行语,调侃中带着一丝心酸,也反映出当代人对健康的焦虑和追求。枸杞,这粒小小的红色果实,承载着人们对养生保健的期望,在茶饮、煲汤、药膳中频频出现,几乎成了养生界的“顶流”。然而,你是否想过,这杯看似健康的枸杞茶,是否真的如你想象般安全无虞?

2024年9月,央视财经一则调查报道,揭开了枸杞行业不为人知的“秘密”,也让“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养生之道蒙上了一层阴影。原来,市场上不少色泽鲜艳、颗粒饱满的枸杞,竟是经由违规添加剂加工的“毒”枸杞,长期食用可能损害健康,令人震惊。

此次央视曝光的“毒”枸杞事件,主要集中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和甘肃省靖远县等枸杞主产区。这些地区的部分商家,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枸杞加工过程中动起了歪脑筋,使用违规添加剂,生产出外观诱人却暗藏风险的“科技枸杞”。

“科技”一词,原本代表着进步和创新,但在食品领域,却成了某些人牟取暴利的工具。在枸杞加工过程中,焦亚硫酸钠和工业硫磺是最常见的两种违规添加剂。

焦亚硫酸钠,一种具有漂白、防腐作用的化学物质,按规定可用于部分食品的加工,但严禁在枸杞生产中使用。

然而,一些商家为了使枸杞颜色更加鲜红诱人,防止其在晾晒过程中变黑发暗,不惜违规使用焦亚硫酸钠浸泡枸杞,尤其是在第三茬枸杞收获时,由于天气转凉,晾晒时间长,更易出现变色问题,使用焦亚硫酸钠的情况也更为普遍。殊不知,焦亚硫酸钠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摄入可能损害消化系统,甚至引发呼吸道疾病。

如果说焦亚硫酸钠的使用还算“隐蔽”,那工业硫磺的熏制则更加明目张胆,危害也更大。在甘肃省靖远县,一些枸杞加工点,为了节省成本、快速干燥,直接将工业硫磺撒在枸杞上进行熏制。央视记者在暗访中发现,这些加工点的环境触目惊心,地面被硫磺染成黄色,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仅仅是短暂的停留,就让人感到呼吸困难、眼泪直流,可见其危害之大。

工业硫磺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砷、铅等重金属,长期食用经工业硫磺熏制的枸杞,可能导致肾脏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甚至增加患癌风险。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毒”枸杞,最终会流向消费者餐桌,危害公众健康。

“毒”枸杞事件的曝光,揭露了食品安全领域触目惊心的一幕,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为什么这些商家要铤而走险,生产销售危害健康的“毒”枸杞?究其根源,还是利益二字在作祟。

在消费市场,人们对枸杞的评价,往往以外观为先。色泽鲜红、颗粒饱满的枸杞,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价格也更高。而那些颜色暗淡、大小不一的枸杞,则被视为“品相不好”,难以卖出好价钱。在这种市场需求的导向下,一些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不惜牺牲食品安全,采用违规手段“美化”枸杞,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另一方面,使用焦亚硫酸钠、工业硫磺等违规添加剂,也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传统的自然晾晒相比,使用焦亚硫酸钠浸泡枸杞,可以缩短加工时间,减少损耗,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而工业硫磺熏制,则能快速干燥枸杞,省去了晾晒环节,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些“捷径”,虽然违法违规,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商家还是选择了铤而走险,将消费者的健康置于不顾。

更令人担忧的是,“毒”枸杞的销售渠道十分隐蔽,线上线下均有涉及,其中网络销售因监管难度更大,成为“重灾区”。一些不良商家,利用网络平台监管的漏洞,将“毒”枸杞包装成“特级”“精选”等高品质产品,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牟取暴利。

“毒”枸杞的泛滥,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整个枸杞产业的声誉。而那些唯利是图的商家,最终也将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毒”枸杞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有关食品安全的负面新闻屡见不鲜,从“地沟油”到“毒奶粉”,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一次次触目惊心的事件,挑战着公众的承受底线,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和不足。

此次“毒”枸杞事件中,一些违规加工手段,如使用焦亚硫酸钠浸泡、工业硫磺熏制等,并非是什么“高科技”,而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一些从业者为了追求利益,无视法律法规,明目张胆地进行违规操作,甚至形成了一条龙的黑色产业链。这说明,在监管层面,存在着监管缺位、监管不力等问题。

具体而言,枸杞行业监管面临着以下难点:

首先,枸杞产地分散,加工环节多为家庭作坊式生产,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传统的监管方式,往往依靠人工巡查和抽检,难以覆盖到所有生产环节,也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

其次,违法成本低,处罚力度不够,难以形成有效震慑。一些不法商家,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即使被查处,也能以罚代法,继续违法生产。现行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难以与违法所得形成有效的威慑,导致一些不法商家铤而走险。

此外,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作,信息共享不畅,也制约了监管效能的提升。例如,工商部门负责市场监管,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则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多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容易出现监管盲区和重复监管问题。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 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毒”枸杞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要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必须多措并举, 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食品安全防线。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违法成本, 让不法商家付出沉重的代价, 形成有效震慑。 同时, 要创新监管方式, 利用大数据、 云计算等技术手段, 提高监管效率, 实现精准监管、 全程监管。

其次, 企业要加强自律, 坚守道德底线, 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 生产安全健康的食品。 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确保产品来源可查、 去向可追, 让消费者买的放心、 吃的安心。

此外, 消费者也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学习辨别“毒”枸杞等问题食品的方法,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产品, 并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来, 共同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毒”枸杞事件, 只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个缩影, 它反映出我们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不仅需要政府加强监管, 更需要企业自律和消费者参与, 形成政府、 企业、 社会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治理格局。

食品安全没有捷径可走, 只有把好每一道关口, 才能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吃得健康。 让我们共同努力, 为构建安全放心的食品环境贡献力量, 让“舌尖上的安全” 不再成为困扰我们的难题。

参考资料

央视记者深夜潜入枸杞产区“熏硫磺”现场:被熏到呼吸困难、泪流不止……2024-09-01央视财经

青海格尔木通报个别枸杞商户违规添加焦亚硫酸钠:成立工作专班核查2024-09-02新京报

央视曝光“硫磺枸杞”!官方通报:成立调查组,彻查!2024-09-02光明网

1 阅读:8
评论列表
  • 2024-09-06 11:05

    有关部门应严厉打击中药材熏硫磺和造假严重违法行为!吃这药病危了谁负责?!

二狗看影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