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前10大姓氏排名,看看你的姓氏是从哪里迁移来的?

家族文化 2024-06-25 06:19:01

花都区百家姓导读:

花都区位于广州市北部地带,境内面积有970.0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约有90.54万人(2023年)。

花都境内的姓氏家族,有不少是南宋末年至元初,移民境内,主要来自南雄珠玑巷。

19世40年代后至民国,境内有很多人因谋生、避难、逃荒、访友靠亲等多种方式,移民东南亚和海外各地。

2001年,花都有海外华侨华人30.8万人。分布于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

民国时期,境内有121个姓氏。1988年,花都县有228个姓氏。

至2022年,花都区有姓氏722个,其中,黄、刘、陈、张等姓是境内人口较多的大姓。

花都区前十大姓氏排名

1、黄氏,为花都区第一大姓氏,人口约有5.84万人。

2、刘氏,为花都区第二大姓氏,人口约有3.91万人。

3、陈氏,为花都区第三大姓氏,人口约有3.84万人。

4、张氏,为花都区第四大姓氏,人口约有3.61 万人。

5、李氏,为花都区第五大姓氏,人口约有3.40万人。

6、江氏,为花都区第六大姓氏,人口约有3.17 万人。

7、王氏,为花都区第七大姓氏,人口约有3.16万人。

8、曾氏,为花都区第八大姓氏,人口约有2.58万人。

9、罗氏,为花都区第九大姓氏,人口约有2.46万人。

10、徐氏,为花都区第十大姓氏,人口约有2.33万人。

历史上花都姓氏移民

花都地处珠江三角洲位置,在古代境内居住着南越族。

汉朝时期,赵佗建立南越国,境内属于番禺县管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发生“永嘉之乱”等多次战乱。北方人口大批南迁。部分进入花都地区。

隋唐至宋朝时期,由于大庾岭开凿,中原发生战乱时,有很多北方百姓迁居南雄。

宋末元初时期,在南雄珠玑巷的移民人及其后裔,南下进入珠江三角洲,部分迁居花都。

当地多个族谱都记载,南宋末年,因胡妃逃入珠玑巷。当地人怕受到牵连,所以才从南雄迁移到花都居住的。

元明时期,还陆续有珠矶巷的人南下迁居珠江三角洲地区。

清乾隆年间,境内有部分人移民越南。涉及姓氏有江氏等姓氏。

清嘉庆年间,有刘氏兄弟远赴美国务工。

鸦片战争后,境内有不少人为了生计成为华工,以卖“猪仔”的形式移民海外。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境内的起义人员和家属大量逃亡香港、新加坡、文莱等地。

清末,境内有部分人移民美国、新西兰等地。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境内约有29万人。

民国时期,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境内有不少支持农会的人,被迫移民海外。

1934年,境内约有21.2万人。

抗日战争时期,境内有不少人外出避难,有的前往香港、澳门和越南。

解放后,50年代,有580多难侨被安置在国营花县华侨农场。

60-70年代,又有来自东南亚的难侨3000多人被安置于境内。

与此同时,有26000多知识青年来到花都。

1982年,境内约有43.1万人。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花都区常住人口约有164.2万人。

花都民族人口

花都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境内有汉族、壮族、瑶族、回族、土家族、满族、苗族等多个民族。

1990年,花都县汉族人口约有51万人。各少数民族人口有760多人。

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

壮族有290多人。瑶族有180多人。满族有59人。回族有56人等。

至2022年,花都区少数民族人口约有7.4万人。

花都区百家姓出众人物

花都地区自古以来,崇文兴教。锦山村的宋氏家族,清代就有3人考取进士。

历史上有汤廷光、洪秀全、黄飞、罗坤、王福三、冯云山、宋居仁、夏重民、汤宝佳、刘伯强、唐佩湛、骆秉章、陈道周、赖汉英、黄金源、洪熙官、刘绥华、徐维扬等。

还有李守纯、张其光、徐茂均、朱兆莘、宋士台、黄士龙、洪仁玕、林宝宸、胡海天、江侠庵、王彭、利寅、许杰、侯立池、罗华堂、卢克文、白玉堂等多位名人。

附:花都姓氏大全(228个姓氏,1988年)

麻烦将本文点赞转发给更多人,让大家都来了解下广州花都区文化。点击关注我们。

5 阅读:4051
评论列表
  • 2024-06-26 17:17

    华侨30万,01年花都好像也就60万人左右。

  • Him 2
    2024-07-18 22:06

    人杰地灵

  • 2024-06-26 23:58

    巴拿马花都籍华侨都有20多万了吧[得瑟]

  • 2024-07-10 05:41

    笑死,花县一支笔,也没有。[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九潭,官溪,乐同戚米,狮岭合成1500人。

  • 2024-07-12 15:05

    多此一举!故乡无了,祠堂无了,人也断后了。

家族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