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区百家姓导读:
增城区地处广东中部位置,境内面积有1616.4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有158.67万人(2023年)。
增城历史上移民,大部分是中原战乱时期,从北方迁入江西、福建或广东其他地区,再转迁入增城境内。
境内较早迁移的姓氏有唐朝时期从山东迁居的单氏。
1990年,增城有244个姓氏。至2005年,境内姓氏上升为676个。人口超过万人的姓氏有24个,这24个姓氏在总人口中占比68%以上。
增城人口较多的姓氏有陈姓、刘姓、黄姓、张姓等姓氏。
增城前十大姓氏排名
1、陈氏,为境内第一大姓氏,人口约有6.72万。
2、刘氏,为境内第二大姓氏,人口约有5.76万。
3、黄氏,为境内第三大姓氏,人口约有4.2万。
4、张氏,为境内第四大姓氏,人口约有3.82万。
5、吴氏,为境内第五大姓氏,人口约有3.01万。
6、何氏,为境内第六大姓氏,人口约有2.97万。
7、李氏,为境内第七大姓氏,人口约有2.83万。
8、姚氏,为境内第八大姓氏,人口约有2.35万。
9、王氏,为境内第九大姓氏,人口约有2.19万。
10、罗氏,为境内第十大姓氏,人口约有2.16万。
历史上增城姓氏移民
早在6000多年前,增城就有古人类聚居了。
上个世纪50年代末,考古人员在境内金兰寺村发现有贝丘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研究表明,这是新石器时期的遗存。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南岭以后,开始移民大量的人口至广东,部分进入增城境内。
西晋至宋朝时期,中原战乱,北方人大量南移,部分迁居增城。
据当地部分姓氏资料记载,南宋时期迁居增城的姓氏家族建村的达122个。
有刘氏、黄氏、毛氏、黎氏等30多个姓氏家族迁入。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境内约有5万多人。明初,广东增城、东莞等地有2.4万户百姓被移民至江苏泗州。
明末清初,多年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清康熙二年(1663),境内仅有2.6万人。人口减少近一半。
清康熙年间,有大量的客家人移民境内。据这《中国移民史》分析,清乾隆年间,境内客家移民人和后裔,约有1万人左右。
有不少人来自福建、嘉应州、兴宁、梅县等地。
清光绪十八年(1892),境内约有28万人。
民国时期,经历军阀混战,日军侵占。境内百姓有不少外逃,人口有所减少。
至1948年,境内约有27万人。
解放后,50年代末,河源市新丰江水库修建,有300多人移民增城县。
70年代末,惠州天堂山水库建设。后有1300多人安置于增城、惠阳、东莞等地。
2004年,三峡库区有900多移民人迁来增城,移民多来自重庆万州地区。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增城区常住人口约有146.63万人。
增城民族人口
增城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境内有汉族、壮族、瑶族、蒙古族、畬族、朝鲜族、回族等多个民族。
2000年,境内汉族人口约有88.77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98.67%。各少数民族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1.32%。
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
壮族有5700多人。苗族有1100多人。瑶族有630多人。畬族有390多人。蒙古族有342人等。
增城区百家姓代表人物
增城自古以来,教育事业发达。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仅明代境内就有11人考中进士。
历史上有郭继枚、张度、黄国民、卢纶、古成之、赖际熙、徐可生、陈政、萧汉、李肖龙、周淦、胡庭兰、伍来成、尹庭湖、湛若水、区一葵、刘华、王良心、朱光卿、潘耀年、魏友相、廖金凤、崔与之、吴荣照、阮海天等。
还有黎朝杰、顾亚兰、袁华照、钟兆清、苏锡培、石文光、郑东来、阮峙垣、谢鹤筹、邹元忠、单位补、区一葵、陈大震、卢章容、汤文经、郭金洪等多位人物。附:增城百家姓排名(前102名)

麻烦将本文点赞转发给更多人,让大家都来了解下广州增城区的姓氏文化。点击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