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刘友婷 通讯员岳千琳)除夕夜的广东深圳,万家灯火渐次点亮。在罗湖区笋岗街道深处,中国铁路广州局笋岗站调车场12道传来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青年调车员盘津良手持信号灯,在成排的绿皮车厢间来回穿梭,为即将投入春运的列车进行“体检”。
“高站台作业注意安全!”“三号明白!”对讲机里的指令划破寒夜,26岁的盘津良利落地翻上车厢连接处。作为深圳最大客车编组站的“列车医生”,他要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为每节车厢做好“接骨续脉”的手术。
春运启动以来,笋岗站日均处理车厢超千节,相当于每天要重组一列长达3公里的钢铁巨龙。盘津良的工作手册里,“分钩”“连挂”“防溜”这些专业术语背后,是保障千万旅客平安归家的重托。“车钩错位1厘米就可能脱轨,风管漏风直接影响制动。”他边说边俯身检查车底,手电光束在寒夜里划出银色的弧线。
当晚的调车作业像场精密的外科手术。20时30分,调机牵引着10节车厢缓缓驶入。“十车、五车……”随着他精准的距离信号,两列钢铁巨兽以毫米级精度逐渐靠近。当“咔哒”的咬合声响起时,他屏住的呼吸才化作白雾散开。盘津良在车挡间穿梭,安置防溜铁鞋的动作快而不乱。
23时30分,首轮作业结束。调车组休息室的玻璃蒙着薄雾,盘津良的工装后背已结出盐霜。桌上保温饭盒里,食堂特意准备的饺子早已凉透。他笑着说:“等会热热当宵夜,现在得准备下轮作业。”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