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批女光棍已进入养老院,如今的生活印证了费翔当年说的话

谷与妈妈 2025-02-24 14:17:23

日本第一批不婚的人开始后悔了,你是否也是一个不婚主义者呢?

下面的回答中,几乎都是支持“不婚主义”的声音。

有网友甚至讽刺道:日本第一批结婚的人至今无人存活,你是否也是必婚主义?

近年来,选择不婚主义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日本“不婚“的进程比我国开始的早一些,许多选择不婚的日本老人,晚年十分凄惨。

这些老人甚至故意违法被抓进监狱,来避免整日在街头流浪。

日本政府发布《犯罪白皮书》显示,2022年65岁女性囚犯占比达到21.4%。

有狱警表示,为了能一直住在监狱,有些犯罪人员甚至“自掏腰包”。

大家都知道,从上世纪开始,上海就一直是一座与世界接轨的文明开放包容的城市。

许多不婚主义的女性,就是在上海土生土长的女孩。她们绝大多数都出生在六七十年代,刚好是“改革开放”的时间节点。

其中的许多人,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有着开阔的视野和殷实的家底。

如今,第一批选择不婚主义的女性已经需要开始考虑养老的相关事宜。

那么,第一批不婚的女性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疾病和孤独,是两个最大的难题

上海许多选择不婚的女性,大都有殷实的家底。

迈入老年之后,哪怕是一个月上万费用的养老院,对她们来说也并不是太大的负担。

在身体健康时,日子过得潇洒自由。然而,一旦身体上有个疾病,就会陷入无人依靠的困境。

据上海市民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上海独居老人数达到了33.41万人。

对于这些独居老人来说,日常看病都需要别人的陪护。

尽管上海已经产生了陪诊服务,然而,一方面陪诊的费用较为昂贵。另一方面,“陪诊“也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据上海老年报的数据显示,“诊前约号(人工/线上代预约就诊号,且不含号费)”每次168元,送取诊断结果则是298元每次。

而当老年人生病时,身体上的病痛会引发许多负面情绪,“孤独感”就是其中之一。

在心理学中,“孤独感”指的是个体的社会关系与情感缺失导致的一种负面情感。

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上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15%的独居老人会感受到强烈的孤独感,而与他人同住的老人则为4.2%。

该研究指出,“孤独感”会使得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睡眠质量变差,死亡风险也随之升高。

这一批不婚的女性,50岁之后,身边的好友都各自有了家庭,不能再像年轻时那么潇洒。

自己的父母去世之后,这些独身的子女再也没有了一份亲情上的挂念。

无论是生病还是住进养老院,几乎没有人来看望,只能在孤独中度过此生。

结婚或者不婚,都是一种人生选择

最近,在《封神》扮演商王的费翔,这位国民男神的一生都贯彻了独身主义。

然而,就在2024年5月份,费翔的母亲毕丽娜离世了。

在《封神2》的宣传中,费翔哽咽着说,“今年是第一年,我家里没人了。”

当被主持人问及看到别人儿孙满堂,是不是会有些遗憾呢?

费翔回答道,“遗憾是没有的,但却非常羡慕。和儿孙之间的互动,无疑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他说,对于自己做出的人生选择,必须承担责任,照单全收。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提问:一辈子不结婚会面临哪些困难?

一个高赞回答说道,真正的困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自己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少。

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社交需求”。

对于人类来说,“社交需求”十分重要,甚至与吃饭、睡觉等基本生理需求同等重要。

心理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长时间没有与他人进行社交互动时,大脑就会产生与“饥渴”类似的反应,感受到焦虑、不安和恐慌。

选择独身的人,在父母离世之后,就会切身感受到,万家灯火,没有一盏是自己的归处。

总而言之,“命运所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选择不婚的人,年轻时潇洒自由,不为家庭琐事所牵绊,但也因此要孤独无依地度过晚年。

选择结婚的人,年轻时要承担养育孩子的压力,但晚年时却能享受天伦之乐。

正如费翔所说,“每个人都要走自己的路,无论好坏,全盘接受。”

0 阅读:18

谷与妈妈

简介: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家庭教育方式,助力宝爸宝妈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