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
为什么?观察生活,就能知道。
因为很多中国人,对西药名称的熟悉程度,远远强于中药。
还有很多中国人,阅读外语的水平,远远强于看古文。
虽然说,倡导传统文化是当今的时代主流。但坦率说,传统文化和当代人的生活,离得太远,并非息息相关。
对此,作为中医人,我是有话要说的。
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最直接的载体,就是中医啊!
中医,通过中药材,通过针灸,解决的就是老百姓身边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如果能大力宣传中医,老百姓和传统文化的距离,不但不远,反而很近。
咱现在就举个例子,比如舌头有裂纹的问题。
伸出舌头来,舌面有裂纹。这个现象,有的是病态,有的不是病态。
而在病态患者里头,有一个证型,是非常多见的。这就是所谓气阴两虚。
我给你说一个,好多年前在业界发表过的案例。
话说有一个女子,当时19岁。她从12岁开始,舌头上就有裂纹。但是在当时,她没有任何异常感觉,所以一直未加干预。
但是后来,她感觉到问题逐渐加重,尤其是舌裂沟部位,疼痛加剧,有时候甚至不敢吃饭。最疼的时候,还出血,每天只能吃4两饭,弄得整个人气短乏力。
另外,就整个舌头而言,舌苔开始剥落,范围不断扩大,口中很干。
怎么办?此患最后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脉象沉弦,舌苔黄,部分舌苔脱落,舌上裂沟最深4毫米左右,而且明显向外渗血。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生黄芪,太子参,麦冬,当归,白芍,五味子,陈皮,丹参,元参,白术,茯苓,一共开5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以后,疼痛感大大减轻,出血停止,口干感消失。
然后,原方去掉白芍,个别药物增减用量,再投7剂,患者舌苔剥脱现象消失,舌苔渐复,裂沟明显变浅,食量增加,精神振奋。上方不变,再投7剂巩固而停药。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92年的《北京中医》杂志。医家叫张占梅,是北京的一位杏林前辈。
好了,现在我们体会一下,这里头的门道。
正如开篇所说,这个女患者的问题,在于典型的气阴两虚。既有气虚的一面,又有阴虚的一面。
怎么知道气虚呢?就诊当时,此人气短乏力,脉沉,可见是气虚。
怎么知道阴虚呢?患者口干,舌苔剥落,这就是阴虚。舌苔剥落,多考虑阴虚,阴津不能上承于舌所致。患者舌苔偏黄,考虑阴虚有热了。
患者为什么气虚啊?因为她舌裂,不敢吃饭,脾胃越来越无法化生气血,所以气虚。同时,虚弱的脾胃难以生成津液,这就导致阴虚的问题越来越重,无疑加剧了舌裂。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是疼,越不敢吃饭。越不敢吃饭,气血和津液的生成越是匮乏,舌裂也就越明显。
这个时候怎么办?补气、养阴津。
你来看当时医家的配伍——
生黄芪,太子参,麦冬,当归,白芍,五味子,陈皮,丹参,元参,白术,茯苓,一共开5剂,水煎服。
这里头,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太子参不但补气,还能生津养阴,属于气阴双补。当归、麦冬、白芍、五味子、元参,善于养阴血而生津。
最后,加丹参活血、陈皮行气,使得补而不滞。这就是整个的治疗思路了。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出现裂纹舌以后,在相当长时间里,是没有任何不适的。但这个问题就怕你免疫力降低,也就是中医所谓的身体阴阳失衡。一旦身体正气不足了,舌头上的裂纹,就可能出现疼痛等反应。这里面比较多见的,是阴虚。阴虚什么表现?裂纹加深,疼痛,出血,口干,舌苔剥落。这时候,还不敢吃喝,饮食减少,于是乏力倦怠,有了气虚的表现。气虚和阴虚合在一起,人就难受了。
这个时候,以补气养阴的办法应对,比较好。具体方药,有很多。文中张师的配伍,挺典型,专业同行们不妨借鉴。非专业读者,最好在中医师斟酌下应用。因为裂纹舌除了阴虚、气阴不足等问题引起外,还可以因单纯的气虚所致,因湿邪所致,还有的是因血虚所致。故而,不能一概而论、盲目用药。总之,这就是用中医药,解决生活中小问题的例子。由此可见,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离我们的生活是很近的。传统文化,不是高大上,而是真切、朴实和温暖的。关键在于,我们这代人,能否认真学习它、体会它。
国家应该安排古文今用,多学习中文及药理,及中草药知识,学习那些英语啥的毛用没有,让有语言能力者多学习外文吧
设没有中成药吗?
怎么不写用量?@
18,15,10,6,9,10,6,10,10,9,9,
[点赞][点赞][点赞]